共 17 条
北京市职住空间错位对居民通勤行为的影响分析——基于就业可达性与通勤时间的讨论
被引:164
作者:
刘志林
[1
]
王茂军
[2
]
机构:
[1]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来源:
关键词:
空间错位;
就业可达性;
通勤时间;
北京;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49.2 [中国];
F299.2 [中国];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1204 ;
0701 ;
070104 ;
摘要:
基于问卷调查的非汇总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和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测度了北京城市124个街道的就业可达性,并作为职住空间错位的标度指标,讨论了职住空间错位与居民通勤时间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①北京城市中心区的就业可达性高于郊区,高就业可达性的街道主要集中在二环以内及东二环至东四环的东北一隅。②全体样本的回归分析发现,在控制社会经济属性与住房状况等条件下,街道就业可达性对通勤时间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就业可达性平方与居民通勤时间存在负向相关关系。③分收入组来看,中高收入组两变量影响均不显著,中低收入组和低收入组就业可达性对通勤时间的影响显著,表现为通勤时间与就业可达性为正向相关,与就业可达性平方为负向相关,说明一定的阈值范围内居住街道就业可达性的提高鼓励居民延长通勤时间,但超过一定阈值后则限制居民长时间通勤。该结果与西方城市研究的研究结论不同,反映出中国城市处于空间重构和转型期的独特性。但二者的共同点是低收入居民等弱势群体更容易受城市职住关系的结构性变化的制约,城市规划和住房政策应更加重视通过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配置消减低收入居民面临的空间障碍。
引用
收藏
页码:457 / 467
页数:11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