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沽湖记录的西南季风区15000a B.P.以来植被与气候变化

被引:51
作者
郑茜
张虎才
明庆忠
常凤琴
蒙红卫
张文翔
刘梦竹
沈才明
机构
[1]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高原湖泊生态与全球变化重点实验室,高原地理过程与环境云南省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泸沽湖; 孢粉与植被; 全新世; 西南季风区; 气候环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2 [古气候学]; Q914.5 [古植物生态学与古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0709 ;
摘要
泸沽湖是云贵高原第二大深水湖。取自水深44.5m处长度880cm的连续岩芯显示,泸沽湖沉积岩芯物理特征变化不明显,色调单一、物质构成均匀、植物残体(古树叶)丰富。本文对该岩芯上部474cm进行了孢粉分析和TOC(总有机碳)、CaCO3(碳酸钙)百分含量的测定。在16个树叶残体AMS14C测年基础上建立了岩芯的年代序列。岩芯孢粉组合表明,在泸沽湖流域,15000~12300a B.P.植被以松林为主,伴有山地针叶阔叶混交林,指示温凉偏湿的气候条件;12300~10300a B.P.的植被以松林减少而落叶阔叶林扩张为特点,表明当时气候相对偏暖偏干;在早全新世(10300~7500a B.P.)和中全新世(7500~3800a B.P.),植被以松林占优势,伴有铁杉林和云冷杉林,植被盖度大,反映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在中全新世常绿栎类偏多,表明有效湿度不如早全新世;在3800~3300a B.P.,松林明显减少而硬叶常绿栎林急剧扩张,指示了一次持续的冷干事件;在晚全新世(3300a B.P.至今),松林有所恢复但未达到早中全新世的水平,常绿青冈林增加并出现较多的铁杉林和云杉林,但植被盖度明显降低,表明晚全新世的气温和湿度比早中全新世均偏低。TOC和CaCO3含量反映的湖泊环境和湖面变化与孢粉分析结果有较好的对应,虽然彼此在年代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碳酸盐含量变化显示在13600~3400a B.P.期间湖水整体较高并形成间断性外流湖。泸沽湖沉积记录不仅揭示了末次冰消期以来升温-高温-降温的变化趋势,还记录了与Younger Dryas(YD)和约4000a B.P.的冷事件等相关的气候异常事件。因此,本研究对于认识我国西南地区现代气候环境变化过程、气候突变事件及植被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314 / 1326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66 条
[1]  
中国及其邻区现代孢粉数据:空间分布特征和定量古环境重建中的应用[J]. 郑卓,黄康有,魏金辉,乐远福,万秋池,许清海,吕厚远,罗运利,罗传秀,郑艳伟,李春海,杨士雄,李杰,潘安定,邓韫,魏海成,C.Beaudouin,P.Tarasov,T.Nakagawa,R.Cheddadi.第四纪研究. 2013(06)
[2]   “8.2ka”事件的湖北神农架高分辨率年纹层石笋记录 [J].
邓朝 ;
汪永进 ;
刘殿兵 ;
张振球 .
第四纪研究, 2013, 33 (05) :945-953
[3]   气候研究中不同时期的资料获取与重建方法综述 [J].
魏文寿 ;
尚华明 ;
陈峰 .
气象科技进展, 2013, (03) :14-23
[4]   新疆艾丁湖区中全新世以来孢粉记录与古环境 [J].
赵凯华 ;
杨振京 ;
张芸 ;
毕志伟 ;
王成敏 ;
杨庆华 ;
刘林敬 ;
孔昭宸 ;
严明疆 .
第四纪研究, 2013, 33 (03) :526-535
[5]   浑善达克沙地地表沉积物有机碳同位素组成与植被-气候的关系 [J].
陈英勇 ;
鹿化煜 ;
张恩楼 ;
周亚利 ;
王晓勇 ;
韩志勇 ;
徐志伟 .
第四纪研究, 2013, 33 (02) :351-359
[6]   神农架泥炭记录的MIS3阶段环境变化及千年尺度气候波动 [J].
朱芸 ;
赵志军 ;
陈晔 ;
张茂恒 ;
雷国良 .
第四纪研究, 2013, 33 (01) :155-166
[7]   泸沽湖流域的陆生植被特征 [J].
曾熙雯 ;
王宝荣 ;
杨树华 .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34 (04) :476-485
[8]   基于孢粉的新疆全新世植被重建 [J].
冯晓华 ;
阎顺 ;
倪健 .
第四纪研究, 2012, 32 (02) :304-317
[9]   青海共和盆地达连海晚第四纪高湖面与末次冰消期以来的环境变化 [J].
陈发虎 ;
张家武 ;
程波 ;
杨太保 .
第四纪研究, 2012, 32 (01) :122-131
[10]   全新世以来滇西北地区天才湖粒度特征及古降水 [J].
韩艳 ;
肖霞云 ;
羊向东 ;
张恩楼 ;
萧家仪 .
第四纪研究, 2011, 31 (06) :999-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