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体结构差异的吸附响应及其控制机理

被引:29
作者
张小东
刘浩
刘炎昊
苏现波
机构
[1] 河南理工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焦作煤田; 煤体结构; 孔隙性; 吸附性; 机理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1 [煤];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研究不同煤体结构煤的吸附行为差异和作用机理,以焦作煤田为研究区,对煤体破坏严重的糜棱煤和原生结构煤的岩石学组成、吸附性和孔隙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煤体破坏后,吸附、解吸能力增大;温度增加,煤的吸附能力均为下降,解吸能力增加.相比于原生结构煤,随着温度增加,糜棱煤吸附能力下降趋势和解吸能力增大趋势比原生结构煤更为明显.研究认为:煤体破坏后,不同孔径段的孔隙数量均有增大,使得煤样容纳气体的能力增大.特别是大中孔含量的增大,导致了糜棱煤样更容易发生解吸.另外,煤体破坏后的煤级增高、镜质组含量增大和惰质组含量减小也对吸附能力增大具有重要作用,而灰分含量不是决定两类煤吸附性差异的主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848 / 85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多相介质煤层气储层渗透率预测理论与方法.[M].傅雪海;秦勇著;.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
[2]  
变形煤的结构演化机理及其地质意义.[M].姜波;秦勇著;.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8,
[3]  
煤层甲烷气勘探开发理论与实验测试技术.[M].钱凯等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6,
[4]  
煤与瓦斯突出.[M].(苏)B.B.霍多特著;宋士钊等译;.中国工业出版社.1966,
[5]   中国煤层气地质研究进展与述评 [J].
秦勇 .
高校地质学报, 2003, (03) :339-358
[6]   煤在温度和压力综合影响下的吸附性能及气含量预测 [J].
钟玲文 ;
郑玉柱 ;
员争荣 ;
雷崇利 ;
张慧 .
煤炭学报, 2002, (06) :581-585
[7]   特高煤级煤平衡水条件下的吸附实验 [J].
傅雪海 ;
秦勇 ;
李贵中 ;
徐磊 ;
胡超 .
石油实验地质, 2002, (02) :177-180
[8]   中国煤层气藏的特殊性及其开发技术要求 [J].
杨陆武 ;
孙茂远 .
天然气工业, 2001, (06) :17-19+112
[9]   煤吸附瓦斯过程温度变化的试验研究 [J].
郭立稳 ;
俞启香 ;
王凯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0, (03) :65-67
[10]   平衡水分条件下煤对甲烷的等温吸附特性研究 [J].
张群 ;
杨锡禄 .
煤炭学报, 1999, (06) :566-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