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玄武岩底侵作用与长英质火成岩形成的关系——以华东南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为例

被引:4
作者
章邦桐
凌洪飞
陈培荣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玄武岩底侵作用; 长英质火成岩; 中侏罗世流纹岩; 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 华东南;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05.04.006
中图分类号
P588.14 [喷出岩(火山岩)];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地球层圈热结构特征表明,大陆地壳位于力学边界层(MBL)范围内,其热传递效应受地壳岩石热传导率制约。本文根据热传导理论,采用与前人相同的热物理参数,计算得出1200℃、500 m厚玄武岩浆侵位于初始温度为500℃的地壳岩石中,由底侵作用引起地壳部分熔融产生的长英质岩浆(850℃)厚度≤250 m,且产生长英质岩浆的时间限制在玄武岩侵位到地壳中后短暂的2700年内。江西南部龙南县临江地区中侏罗世余田群菖蒲组双峰式火山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证实,该火山岩组合中的流纹质火山岩是拉班玄武质岩浆底侵作用的产物,符合上述数量比例和时间条件。我国东南部中生代陆壳(厚度≤50 km)位于热传导起主导作用的MBL层内,由玄武岩浆底侵作用产生的长英质火成岩,在形成的时间及数量上应受地壳岩石热传导机制制约。但在我国东南部大面积出露的中生代火成岩中,花岗岩、流纹质火山岩类占90%以上,而玄武岩仅有局部零星分布, 两者在数量上不匹配,在形成时间上也不一致,因而,我国东南部大面积出露的长英质火成岩可能并不是玄武岩浆底侵作用产物,其形成的热动力学背景和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393 / 40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成因与地壳演化.[M].王德滋;周新民等著;.科学出版社.2002,
[2]  
火山及火山岩.[M].[日]久野久 著;刘德权;常子文 译.地质出版社.1978,
[3]   赣南中侏罗世流纹岩地球化学及成因研究:上地壳成因的的微量元素和Pb-Nd-Sr同位素地球化学制约 [J].
章邦桐 ;
陈培荣 ;
凌洪飞 ;
孔兴功 .
岩石学报, 2004, (03) :511-520
[4]   南岭东段中生代强过铝花岗岩成因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J].
孙涛 ;
周新民 ;
陈培荣 ;
李惠民 ;
周红英 ;
王志成 ;
沈渭洲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12) :1209-1218
[5]   赣南临江盆地余田群双峰式火山岩的Rb-Sr年代学研究 [J].
章邦桐 ;
陈培荣 ;
孔兴功 .
中国地质, 2002, (04) :351-354
[6]   江西武功山穹隆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 [J].
楼法生 ;
舒良树 ;
于津海 ;
王德滋 .
地质论评, 2002, (01) :80-88
[7]   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岩浆作用的深部条件制约 [J].
徐鸣洁 ;
舒良树 .
高校地质学报, 2001, (01) :21-33
[8]   浙东南中生代晚期火山岩Nd同位素组成及其地层学意义 [J].
俞云文 ;
徐步台 ;
陈江峰 ;
董传万 .
高校地质学报, 2001, (01) :62-69
[9]   江西相山潜火山岩中淬冷包体的发现及其成因机制探讨 [J].
范洪海 ;
王德滋 ;
刘昌实 ;
赵连泽 ;
沈渭洲 ;
凌洪飞 ;
段芸 .
地质学报, 2001, (01) :64-69+146
[10]   中国东南部晚中生代火成岩成因:岩石圈消减和玄武岩底侵相结合的模式 [J].
周新民 ;
李武显 .
自然科学进展, 2000, (03) :5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