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亚稻种光温反应性

被引:3
作者
黄乃威
程侃声
罗军
杨忠义
王象坤
机构
[1] 云南省农科院
[2] 北京农业大学
关键词
西南亚稻种; 镰刀谷; 光温反应型;
D O I
10.16213/j.cnki.scjas.1988.04.001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就178个西、南亚稻种进行光温鉴定的结果,品种的感光性、感温性,均以中等居多。粳稻的感光性、感温性强于籼稻,我国南方的粳稻从播种至抽穗均少于100天,而不同于芒稻。西、南亚稻种的光温反应型共有20个,其中多数为中稻类型,有7个类型120个品种;相当于早稻的有6个类型12个品种;晚稻7个类型46个品种。各类型的稻种间,印度的陆稻对光温的反应较为敏感,和云南的陆稻相近,具有较广的适应性。来自阿萨姆地区的5个稻种分属5个光温反应型,可以看出这一地区的稻种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镰刀谷是一个特殊类型,有籼有粳,其感光性感温性均属中等,在短日条件下,播种至抽穗多在75~85天之间,而且米质优良,是很好的杂交亲本。本试验中Aus、Boro、Aman三种类型稻种不多,与华南籼稻比较,基本上Aus属早稻,Boro属中稻,Aman属晚稻。据现在的认识,Aman属籼稻亚种生态群,而试验中一个名为Matia Aman的却是粳稻。并发现南亚地区还有为数不少的晚粳。同名品种,其光温反应型和熟期的早迟亦有不同,在利用同名品种时应该注意区别。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稻米之路.[M].(日)渡部忠世著;尹绍亭译;.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
[2]  
中国水稻品种的光温生态.[M].水稻光温生态研究协作组 编著.科学出版社.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