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蓄意指与隐喻的等值对应——符号传播意义的深层机制之一

被引:24
作者
隋岩
机构
[1]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
关键词
含蓄意指; 隐喻; 等值;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含蓄意指和隐喻,原本分属符号学与修辞学两个不同领域的意义建构模式,两个学科的嫁接使我们认识到:隐喻是含蓄意指的等值转换;正是借助这种等值转换,新的意义才得以建构。此外,隐喻和换喻从来是修辞学等领域里争讼不休的难题,借助符号学的视角,经年纠葛在一起的这一对概念可以轻易地被区分被识别:即隐喻是两个符号的含蓄意指的所指之间存在着相似性。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4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从能指与所指关系的演变解析符号的社会化 [J].
隋岩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9, (06) :21-23
[2]   论含指项中的意义移植 [J].
隋岩 .
国际新闻界, 2008, (07) :47-52
[3]   符号传播意义的机制——对自然化和普遍化的深度阐释 [J].
隋岩 .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08, (03) :57-63+96
[4]  
重组话语频道.[M].(美)罗伯特·C.艾伦编;麦永雄;柏敬泽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5]  
符号学原理.[M].(法)罗兰·巴尔特(RolandBarthes)著;王东亮等译;.三联书店.1999,
[6]  
神话.[M].(法)(法)罗兰·巴特(RolandBarthes)著;许蔷蔷;许绮玲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7]  
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M].伍蠡甫;胡经之 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8]  
结构主义和符号学.[M].[英]霍克斯(Hawkes;T·)著;瞿铁鹏 译;刘峰 校.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