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竞争性选举动员机制及治理后果研究——基于浙北D村的个案考察

被引:6
作者
杜姣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村庄; 竞争性选举; 动员机制; 治理后果;
D O I
10.13300/j.cnki.hnwkxb.2016.05.013
中图分类号
C912.82 [农村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摘要
通过对浙江北部D村的个案考察,从村庄社会内部的角度出发,力图分析经济高度分化背景下利益密集型村庄选举过程的表现样态及其背后所反映出来的深层机制,并进一步分析其村庄治理层面的后果。研究表明,村级权力的高价值激发了村民参与选举的意愿,以纵向经济分层为基础的社会关系的圈层化构成了村庄内部选举高度竞争化的助推机制;在竞争性选举过程中,竞选者以利益派性为组织基础,采取关系、金钱等策略性动员方式获取选票;村级权力的高价值直接带来了村庄选举以及村庄治理的谋利化色彩,表现在村级资源的分配上,即为分配原则的私人化,导致了村庄底层以上访为主要方式的针对处于村干部位置之上的富人群体的抗争,村级组织面临合法化危机。针对此种情况,提出国家和党组织需对村级治理进行相应的干预。
引用
收藏
页码:99 / 105+146 +146-14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村庄合并、村委会选举与农村集体行动 [J].
邓燕华 .
管理世界, 2012, (07) :76-82
[2]   论圈层结构——当代中国农村社会结构变迁的再认识 [J].
宋丽娜 ;
田先红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28 (01) :109-121
[3]   村民选举过程的家族博弈——集体行动的视角 [J].
金太军 ;
王军洋 .
社会科学战线, 2011, (02) :168-177
[4]   农村宗族与村民选举的关系分析——对赣、晋两省56个村选举的跟踪观察和研究 [J].
肖唐镖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07, (04) :20-24
[5]   农村派系成长及其影响 [J].
吴思红 ;
吴素红 .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04, (02) :31-36
[6]   精英动员与竞争性选举 [J].
仝志辉 .
开放时代, 2001, (09) :23-27
[7]   乡村选举中的派系与派性 [J].
贺雪峰 .
中国农村观察, 2001, (04) :74-79
[8]   中国农村基层政治生活中的派系竞争 [J].
孙琼欢 ;
卢福营 .
中国农村观察, 2000, (03) :69-72+81
[9]  
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贺雪峰著,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