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文关天意:1932年清华大学入学考试的对对子风波

被引:13
作者
罗志田
机构
[1] 北京大学历史系
关键词
大学入学考试; 中学国文教育; 国难与国性; 传统及其表述; 国家与社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264 [日本帝国主义入侵及全国抗日民主运动];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4 ; 030503 ; 0307 ; 060205 ;
摘要
1932年清华大学入学考试的方式变革引起了争议,这一事件本身需要进行史实的重建。中学国文教育是双方的共同关注点,考试中的"对对子"的确为出题者陈寅恪所侧重,期借此防止国语不国和传统不传,并希望以大学入学考试的创新来促动中学国文教育的改变;但反击的"社会"舆论却强调国立大学入学考试的方式应与中学国文教育的现状保持一致,并不断诉诸"国家"的权威。正是"社会"对"国家"的监督以及对"国家机关"职责的强调,迫使后者做出了让步;而"社会"对"国家"的监督又并非以对立的姿态出现,反而是在代"国家"立言,要求后者维护"中国教育行政的统一"。
引用
收藏
页码:4 / 23+2 +2
页数:21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再造文明的尝试.[M].罗志田著;.中华书局.2006,
[2]  
《饮冰室合集》集外文.[M].梁启超著;夏晓虹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  
史家陈寅恪传.[M].汪荣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  
傅斯年全集.[M].[傅斯年著];欧阳哲生主编;.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
[5]  
寒柳堂集.[M].[陈寅恪著];.三联书店.2001,
[6]  
乱世潜流.[M].罗志田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7]  
权势转移.[M].罗志田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
[8]  
追忆陈寅恪.[M].张杰;杨燕丽选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9]  
杂记赵家.[M].杨步伟著;.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10]  
三松堂自序.[M].冯友兰著;.人民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