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品种猕猴桃的蔗糖酶及α-淀粉酶活性与抗溃疡病的关系

被引:4
作者
李淼
檀根甲
李瑶
承河元
邱坤
韩翔
机构
[1] 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2] 安徽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关键词
猕猴桃; 溃疡病; 蔗糖酶; α-淀粉酶; 抗病性;
D O I
10.13592/j.cnki.ppj.2005.02.003
中图分类号
S436.63 [浆果类病虫害];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抗病品种猕猴桃的枝条和叶片中蔗糖酶活性始终低于感病品种。自然发病后,感、抗病品种枝条与叶片中蔗糖酶活性都呈上升趋势,但感病品种比抗病品种酶活性上升得更快,增幅较大,抗病品种蔗糖酶活性增幅不明显。α-淀粉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基本上与蔗糖酶一致。抗感病品种均有3条α-淀粉酶同工酶谱带。自然感病后,抗病品种枝条及叶片的酶带增加不明显,仅多1条极弱的酶带;感病品种没有明显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148 / 15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魔芋感染软腐病后多酚氧化酶和蔗糖酶活性的变化 [J].
沈业寿 ;
谢继锋 ;
储苏 .
安徽农业科学, 2001, (05) :611-612
[2]   猕猴桃溃疡病流行的生态因子及药剂对病菌的抑菌作用 [J].
李瑶 ;
承河元 ;
方书苗 ;
钱子华 .
应用生态学报, 2001, (03) :359-362
[3]   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流行预测初探 [J].
李瑶 ;
承河元 ;
方书苗 ;
钱子华 .
应用生态学报, 2001, (03) :355-358
[4]   猕猴桃果实采后α—淀粉酶活性的变化 [J].
陈玲 ;
向小奇 ;
陈军 ;
李朝阳 .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 (01) :39-40
[5]   猕猴桃采后不同部位淀粉酶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的变化 [J].
贺军民 ;
佘小平 ;
王仲田 ;
李忠歧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 (04) :123-124
[6]   棉花感染枯萎病后糖含量及蔗糖酶活性的变化及其与抗病性的关系 [J].
宋凤鸣 ;
郑重 ;
葛秀春 .
浙江农业学报, 1996, (02) :29-33
[7]   安徽省猕猴桃溃疡病菌鉴定 [J].
承河元,李瑶,万嗣 ,章健,庞庆,李果,邢家华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1995, (03) :219-223
[8]   猕猴桃软化过程中阶段性专一酶活性变化的研究 [J].
王贵禧 ;
韩雅珊 ;
于木梁 .
植物学报, 1995, (03) :198-203
[9]  
食品化学实验指导.[M].韩雅珊主编;.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2,
[10]  
植物生理学实验手册.[M].薛应龙 主编;上海植物生理学会 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