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

被引:30
作者
张健
濮励杰
彭补拙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关键词
土地利用结构; 景观生态学; 滁州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 [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3306 ; 0903 ;
摘要
采用滁州市1996~2005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作为研究的基础材料,运用景观生态学中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等有关结构数量分析的方法,进行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分异的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该方法能够很好地揭示滁州市近几年来土地利用结构特征的变化规律;(2)滁州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更趋多样化和平均化;(3)1996~2005年滁州市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强度是:牧草地>交通用地>园地>未利用地>林地>居民点与工矿用地>耕地>其他农用地>水利设施用地,林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其他农用地面积的增加主要是通过开发未利用地和耕地、园地、牧草地来进行平衡;(4)1996年~2005年滁州市主城区和各县(市)各类用地的相对变化及结构变化情况存在显著差异,主城区土地利用变化强度是居民点及工矿用地>耕地>牧草地>林地>未利用地>交通用地>其他农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园地;而下辖各县(市)土地利用变化强度是牧草地>未利用地>耕地>林地>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农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园地>交通用地。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对策与措施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578 / 58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上海城市土地利用形成、变化及其空间作用机制 [J].
李晓文 ;
方精云 ;
朴世龙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6, (01) :34-40
[2]   GIS支持下的岷江上游流域景观格局分析 [J].
叶延琼 ;
陈国阶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6, (01) :112-115
[3]   重庆市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J].
李养兵 ;
刁承泰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5, (05) :660-664
[4]   塔里木河上游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J].
贡璐 ;
潘晓玲 ;
师庆东 ;
王志明 ;
高炜 .
资源科学, 2005, (04) :71-75
[5]   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 [J].
彭建 ;
蒋依依 ;
李正国 ;
张小飞 ;
李卫锋 ;
岳隽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5, (03) :304-309
[6]   黑土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效应分析——以海伦市为例 [J].
赵军 ;
张玥 ;
孟凯 ;
隋跃宇 .
水土保持学报, 2004, (05) :138-141+145
[7]   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对策研究 [J].
彭补拙 ;
高中贵 .
第四纪研究, 2004, (05) :506-511+603
[8]   无锡市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环境效应 [J].
战金艳 ;
江南 ;
李仁东 ;
鲁奇 ;
不详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03, (06) :515-521
[9]   沈阳市城市景观结构分析 [J].
李团胜 ;
肖笃宁 .
地理科学, 2002, (06) :717-723
[10]   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胁迫转换与优化配置——以三峡库区为例 [J].
刘彦随 ;
方创琳 .
自然资源学报, 2001, (04) :334-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