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早期构造演化与沉积响应——以姬塬地区长8~长6油层组为例

被引:33
作者
王昌勇 [1 ]
郑荣才 [1 ]
李士祥 [2 ]
韩永林 [2 ]
王成玉 [2 ]
史建南 [1 ]
周祺 [1 ]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
[2] 中国石油长庆石油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延长组; 构造演化; 震积岩; 沉积响应; 鄂尔多斯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姬塬地区晚三叠世延长组的长8~长6油层组岩石组分特征、沉积相特征、震积岩及凝灰岩发育规律的分析,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早期构造演化与沉积响应过程。研究表明,秦岭隆升时间大致在长8沉积早期,而六盘山的隆升则是稍晚的长7沉积期,长8~长6沉积期可视为中生代鄂尔多斯盆地的早期成形阶段。姬塬地区长8沉积期构造相对稳定,砂岩中不含碳酸盐岩岩屑,无震积岩发育,主要发育浅水三角洲沉积;长7沉积期盆地西南缘的挤压导致了湖盆强烈坳陷,砂岩中开始出现碳酸盐岩岩屑,大量发育的震积岩与频繁出现的凝灰岩共生,研究区以发育水下扇的半深湖为特征;长6沉积期火山活动减弱,但盆地西部断裂带的构造活动仍较强烈,地层中常有震积岩出现,沉积环境以湖泊三角洲为主。由姬塬地区长8~长6沉积期古地理演化,证明以长7沉积期为界,之前鄂尔多斯盆地的演化主要受南缘构造活动控制,自长7沉积期开始同时受盆地南缘和西缘构造活动影响,但以西缘的构造活动控制更强烈。
引用
收藏
页码:134 / 14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6油层组物源区分析 [J].
王昌勇 ;
郑荣才 ;
王海红 ;
韩永林 ;
王成玉 ;
牛小兵 .
沉积学报, 2008, 26 (06) :933-938
[2]   枕、球—枕构造:地层中的古地震记录 [J].
乔秀夫 ;
李海兵 .
地质论评, 2008, (06) :721-730
[3]   大型敞流坳陷湖盆浅水三角洲与湖盆中心砂体的形成与分布 [J].
邹才能 ;
赵文智 ;
张兴阳 ;
罗平 ;
王岚 ;
刘柳红 ;
薛叔浩 ;
袁选俊 ;
朱如凯 ;
陶士振 .
地质学报, 2008, (06) :813-825
[4]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沉积演化及其与早印支运动关系的探讨 [J].
邓秀芹 ;
蔺昉晓 ;
刘显阳 ;
庞锦莲 ;
吕剑文 ;
李士祥 ;
刘鑫 .
古地理学报, 2008, (02) :159-166
[5]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震积岩识别标志研究 [J].
夏青松 ;
田景春 ;
黄昌武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3) :312-317
[6]   鄂尔多斯盆地中新生代峰值年龄事件及其沉积-构造响应 [J].
陈刚 ;
王志维 ;
白国绢 ;
孙建博 ;
章辉若 ;
李向东 .
中国地质, 2007, (03) :375-383
[7]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砂岩墙(脉)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李元昊 ;
刘池洋 ;
王秀娟 ;
郭正权 .
中国地质, 2007, (03) :400-405
[8]   西峰油田延长组长8油组砂体高分辨率层序等时对比分析 [J].
李凤杰 ;
王多云 ;
陈明应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2) :121-127
[9]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震积岩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J].
夏青松 ;
田景春 .
沉积学报, 2007, (02) :246-252
[10]   东澳大利亚南悉尼盆地二叠系与地震沉积有关的软沉积变形构造 [J].
杜远生 ;
G.SHI ;
龚一鸣 ;
徐亚军 .
地质学报, 2007, (04) :511-518+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