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稻和栽培稻的随机多态DNA(RAPD)分析

被引:11
作者
武波
韦东
秦学毅
陈成斌
黄娟
唐纪良
机构
[1] 广西大学农业部农业分子遗传重点开放实验室
[2] 广西农科院品种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野生稻; 栽培稻; RAPD; 聚类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应用 RAPD方法对药用野生稻、普通野生稻、粳稻和籼稻进行基因组多态性分析。 1 2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 1 3 2条 RAPD带 ,片段大小在 3 0 0~ 3 5 0 0 bp之间 ,其中有 1 0 6条表现出多态性 ,占总扩增片段的86.4%。根据遗传距离分析 ,用 UPGMA法构建了聚类树状图 ,结果表明 ,普通野生稻的遗传特性比药用野生稻更接近于栽培稻。
引用
收藏
页码:339 / 34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利用RAPD技术对葱属品种遗传关系的分析 [J].
孟祥栋 ;
马红 ;
张卫华 .
生物多样性, 1998, (01) :37-41
[2]   利用RAPD标记鉴定大豆种质 [J].
邱丽娟 ;
RandallL.Nelson ;
LilaO.Vodkin .
作物学报, 1997, (04) :408-417
[3]   中国部分兰花品种RAPD分析 [J].
梁红建 ;
刘敏 ;
钟志宇 ;
吴应祥 ;
李文彬 .
园艺学报, 1996, (04) :365-370
[4]   中国普通野生稻遗传分化的RAPD研究 [J].
王振山 ;
陈洪 ;
朱立煌 ;
王象坤 .
植物学报, 1996, (09) :749-752
[5]   中国栽培稻及其近缘野生种叶绿体DNA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J].
肖晗,应存山,黄大年 .
中国水稻科学, 1996, (02) :121-124
[6]   应用RFLP标记研究亚洲栽培稻的起源与分化 [J].
庄杰云,钱惠荣,林鸿宣,陆军,程式华,应存山,罗利军,朱旭东,董凤高,闵绍楷,孙宗修,郑康乐 .
中国水稻科学, 1995, (03) :135-140
[7]   栽培稻和普通野生稻基因组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初步分析 [J].
孙传清,毛龙,王振山,朱立煌,王象坤 .
中国水稻科学, 1995, (01) :1-6
[8]  
中国优异稻种资源[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应存山等主编, 1997
[9]  
野生稻资源研究论文选编[M].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吴妙主编,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