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河南省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30
作者
炊慧霞
张秀丽
廖兴广
张丁
胡巅
张蒙
张广伟
机构
[1] 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关键词
监测; 食品; 食源性致病菌; 食品污染; 食品安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155.5 [食品卫生与检验];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对食源性致病菌进行监测,了解河南省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及分布,并确定高危食品的种类。方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建立的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网的食源性致病菌监测部分,2007年在全省5个监测点采样并检测了九大类(生畜肉、生禽肉、动物性水产品、熟肉制品、蔬菜沙拉、面米食品、非发酵豆制品、婴儿配方奶粉、生奶与奶酪)食品,共计466份。结果:466份样品中77份检出食源性致病菌,总阳性率16.52%,其中沙门菌10.56%,单增李斯特菌3.15%,大肠杆菌O157:H70.48%,弯曲菌3.53%,副溶血性弧菌3.13%,金黄色葡萄球菌12.20%,未检出阪崎肠杆菌;九大类食品中生禽肉污染最严重,阳性率45.35%,其次是生奶与奶酪,阳性率41.18%,面米食品阳性率17.46%,生畜肉阳性率16.30%,动物性水产品阳性率9.38%,熟肉制品阳性率4.17%,蔬菜沙拉、非发酵豆制品、婴儿配方奶粉中均未检出致病菌;沙门菌血清学鉴定,分属5个群6个亚群12个血清型,排前3位的是肠炎沙门菌、沙门菌Ⅱ(4,12:z:1,7)和鼠伤寒沙门菌。结论:河南省食品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严重,主要是沙门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九大类食品中生禽肉和生奶与奶酪污染最严重,是重要的危险食品。
引用
收藏
页码:173 / 175+192 +19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 [1] 2005年河南省食源性致病菌和耐药性监测
    张秀丽
    廖兴广
    张丁
    胡巅
    高葆真
    炊慧霞
    张广伟
    王万海
    [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6, (07) : 842 - 844
  • [2] 2003年中国食源性疾病暴发的监测资料分析附视频
    刘秀梅
    陈艳
    樊永祥
    王茂起
    [J]. 卫生研究, 2006, (02) : 201 - 204
  • [3]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分析及其对策
    张红波
    [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4, (01) : 18 - 20
  • [4] 食源性疾病监控技术的研究
    刘秀梅
    [J].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04, (01) : 3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