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斑月瓢虫对菊小长管蚜的捕食作用

被引:35
作者
段金花
张润杰
机构
[1] 中山大学生物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昆虫学研究所
[2] 中山大学生物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昆虫学研究所 广州
[3]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 广州
关键词
六斑月瓢虫; 菊小长管蚜; 捕食作用; 功能反应; 干扰反应;
D O I
10.16380/j.kcxb.2004.02.013
中图分类号
S476 [生物防治];
学科分类号
0904 ;
摘要
六斑月瓢虫对菊小长管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功能反应受到温度、容器大小和捕食者密度的影响。在同一温度下 ,六斑月瓢虫的捕食量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大 ,寻找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在 15℃~ 2 5℃范围内 ,随着温度的升高 ,捕食的菊小长管蚜高龄若蚜头数增多 ,而在 2 5℃~ 35℃有相反的趋势 ,以 2 5℃下的捕食数量最大 ,平均达 95头 天 ,捕食上限达 392 1头。相同猎物密度条件下 ,温度与六斑月瓢虫捕食作用的关系可用二次曲线拟合 ,捕食的最适温度 (2 5℃左右 )与菊小长管蚜发生高峰季节的温度相吻合。六斑月瓢虫的捕食作用有较强的种内干扰反应 ,随着捕食者密度的增大 ,平均捕食量逐渐减少 ,捕食作用率也相应地降低 ,搜索常数Q为 0 90 0 3,干扰系数m为 0 9816 ,E =0 90 0 3P- 0 981 6 。实际应用时 ,要充分考虑气象因子、瓢蚜密度比等对防效的影响 ,以期获得最佳防治效果
引用
收藏
页码:213 / 21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六斑月瓢虫食性及捕食能力初步研究 [J].
吴淼生 .
江西植保, 2000, (02) :33-35
[2]   六斑月瓢虫和八斑鞘腹蛛对玉米蚜的功能反应 [J].
侯美珍 .
广西植保, 1998, (04) :8-10
[3]   六斑月瓢虫对桔蚜捕食作用的研究 [J].
马骁,韦党扬,赵琦 .
耕作与栽培, 1996, (03) :55-57
[4]   异色瓢虫若虫对麦三叉蚜的捕食作用 [J].
邹运鼎,耿继光,陈高潮,孟庆雷,王公明 .
应用生态学报, 1996, (02) :197-200
[5]   三种瓢虫对木虱成虫的捕食量观察 [J].
庞虹 .
昆虫天敌, 1991, (04) :186-188
[6]   六斑月瓢虫研究简报 [J].
章士美 ;
江永成 ;
沈荣武 .
昆虫天敌, 1980, (04) :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