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庐山红色遗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被引:11
作者
谢雨萍 [1 ]
胡海胜 [2 ]
郑艳萍 [3 ]
机构
[1]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
[2]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3] 江西财经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关键词
庐山; 红色遗产资源; 红色旅游; 可持续利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庐山拥有大量的红色文化遗产,具有资源品位高、组合融入明显、分布集中、资源拓展性强等特征,是开展红色旅游的重要资源基础。但同时也存在着管理体制不畅,缺乏有效组织;主体形象不明,难识庐山真面目;游离于红色旅游网络之外的问题。因此,实施统一规划,着力打造庐山红色旅游品牌;加强与其他资源的有机结合,增强市场综合竞争力;整体保护,推动庐山红色资源的全面持续利用;扩大解说,融入全国红色旅游网络等对策将有助于推进庐山红色遗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引用
收藏
页码:752 / 75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中国自助旅游发展探论——以庐山风光网旅游论坛分析为例 [J].
胡海胜 ;
郑艳萍 .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 2006, (01) :96-100
[3]   红色旅游潮涌中国 [J].
张俊才 ;
董显苹 ;
徐婷婷 .
中国经济周刊, 2005, (02) :10-17
[4]   浅谈庐山旅游经济的深度开发 [J].
漆晗东 ;
计斌 ;
陈伯云 .
经济论坛, 2004, (10) :42-43
[6]   依托区位优势 整合红色资源 [J].
杨文健 ;
李瑞琼 ;
庄春辉 .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 (01) :34-39
[7]   第二次国共合作与庐山的历史渊源 [J].
欧阳毛荣 .
九江师专学报, 2003, (03) :25-32
[8]   国内外环境解说研究综述 [J].
吴必虎 ;
高向平 ;
邓冰 .
地理科学进展, 2003, (03) :226-234
[9]   庐山旅游经济开发的几点思考 [J].
郭代习 ;
熊大薇 .
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 (04) :45-47
[10]   “红色资源”与扶贫开发 [J].
谭冬发 ;
吴小斌 .
老区建设, 2002, (07) :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