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螟精子的发生、传递和辐射不育

被引:3
作者
李元英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
关键词
精子减少; 内生殖器官; 辐射不育; 不同发育阶段; 精包; 交配囊; 交尾囊; 玉米螟; 雄虫;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研究了玉米螟雄虫的内生殖器官及雄虫精子的发生和各生育阶段睾丸内生殖细胞的类型。幼虫期以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为主,蛹期主要为精细胞与各发育阶段的精子,后期蛹成熟精子较多,成虫期主要为成熟精子。对玉米螟的交尾习性、精子的传递和转移也作了初步研究。后期蛹经半不育剂量2.5万伦琴60Co-γ射线处理,当代与子代雄虫精子的数量与活力未见明显异常,有核精子能达雄虫受精囊内使卵受精。这一交尾习性使玉米螟辐射不育雄虫与野生种群有充分竞争能力,对雄性不育技术的应用是有利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4+65 +6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玉米螟人工大量繁殖研究:Ⅰ.一种半人工饲料及其改进 [J].
周大荣 ;
王玉英 ;
刘宝兰 ;
剧正理 .
植物保护学报, 1980, (02) :113-122
[2]   玉米螟的多配性与辐射不育法的应用 [J].
李元英 ;
楼洪章 ;
张和琴 .
中国农业科学, 1980, (02) :79-82+99
[3]   紫胶虫精子形成的研究 [J].
王淑芳 .
昆虫学报, 1976, (02) :194-198+239
[4]   利用电离辐射导致雄虫不育防治玉米螟的可能性 [J].
张和琴 ;
周宗俊 ;
楼洪章 ;
叶艳玲 ;
陈明治 .
原子能科学技术, 1965, (06) :548-556
[5]   玉米螟(Pyrausta nubilalis Hübner)雌蛾的内部生殖器官和精珠的构造 [J].
叶艳玲 ;
陆近仁 .
昆虫知识, 1964, (04) :152-154
[6]   粘虫(Pseudaletia separata(Walker))生殖系统的解剖 [J].
何继龙 .
昆虫学报, 1963, (03) :282-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