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6-8段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被引:34
作者
王金鹏 [1 ]
彭仕宓 [1 ]
赵艳杰 [1 ]
史基安 [2 ]
王琪 [2 ]
李爱荣 [3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兰州油气资源中心
[3] 西安石油大学油气资源学院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合水地区; 三叠系; 延长组; 成岩作用; 孔隙类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8段储层以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为主,针对该套储层粒径细、成分成熟度低、磨圆度较差、分选性较好的特点,运用薄片鉴定、扫描电镜、物性分析等资料,分析出长6-8段储层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蚀、烃类侵位等成岩作用及成岩事件,确定该段储层处于晚成岩阶段A期及相应的成岩演化序列。认为该区的主要孔隙类型为粒间孔隙、粒间溶孔及组分内孔隙,由于成岩作用对孔隙结构的改造作用,孔隙演化整体上呈减小趋势,其中溶蚀作用、粘土膜形成作用及烃类侵位决定了合水地区优质储层的发育状况。
引用
收藏
页码:170 / 17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侏罗系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J].
胡宗全 ;
朱筱敏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3) :16-19+8
[2]  
沉积岩石学.[M].冯增昭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
[3]  
沉积成岩作用.[M].刘宝;张锦泉主编;.科学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