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别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被引:15
作者
付红梅
机构
[1] 湖南女子大学基础部
关键词
社会性别; 社会性别意识; 本土化; 主流化;
D O I
10.13277/j.cnki.jcwu.2006.04.010
中图分类号
D442.6 [妇女工作];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社会性别理论是西方女性主义的重大理论建树,于20世纪90年代逐渐被中国的妇女研究者所关注并迅速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社会性别理论在中国的本土化理论建构和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的实践推进,推动了中国妇女的社会发展和男女关系的根本改善。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2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增强全社会的社会性别意识 为妇女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J].
李庆珍 .
桂海论丛, 2004, (04) :76-78
[2]   颠覆父权制文化的理论先锋——社会性别理论评析 [J].
于文秀 ;
郑百灵 .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02) :48-52
[3]   社会性别理论:男女平等新视角 [J].
王毅平 .
东岳论丛, 2001, (04) :59-61
[4]   推动社会性别与发展本土化的努力──“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研讨会”综述 [J].
高小贤 .
妇女研究论丛 , 2000, (05) :48-53
[5]   近年来女性主义哲学中的社会性别研究综述 [J].
刘江涛 .
哲学动态, 1999, (09) :22-2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