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内涵之探讨

被引:52
作者
丁念金
机构
[1]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课程; 内涵; 课程定义; 课程要素; 课程构建; 边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24.21 [课堂教学(班级教学)];
学科分类号
040102 ;
摘要
我们需要对课程的内涵做严密的探讨,这基于如下背景:理论探究的混乱;新课程改革实践的困惑;课程与教学之关系的难于把握;教育学科体系有序化的任务。探讨课程概念的内涵,在逻辑思路上要依次明确内涵探讨的基本任务,把握这个概念所指对象的基本定位,从基本属性、结构属性、生成属性三个层次上做完整的分析,基本属性即为定义,结构属性即为课程要素及其关系,生成属性即为课程构建的三个层次。需要把握课程的相对边界。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4+21 +2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走进学堂,拿起学材 [J].
魏书生 .
知识窗(教师版), 2011, (02) :1-1
[2]   课程与教学:区隔与连系之间的探讨 [J].
霍秉坤 ;
叶慧虹 ;
黄显华 .
全球教育展望, 2010, 39 (06) :25-30
[3]   课程论体系结构之探讨 [J].
丁念金 .
课程教材.教法 . , 2005, (09) :7-11
[4]   论我国课程理论学科群的建设 [J].
廖哲勋 .
课程教材.教法 . , 2000, (02) :6-11
[5]  
人性的力量[M]. 福建教育出版社 , 丁念金, 2011
[6]  
课程理论及其实践范例[M]. 教育科学出版社 , (美)亚瑟·K·埃利斯(ArthurK.Ellis)著, 2005
[7]  
课程:基础、原理和问题[M]. 江苏教育出版社 , (美)艾伦·C.奥恩斯坦, 2002
[8]  
课程理论[M]. 教育科学出版社 , 施良方著, 1996
[9]  
中国近代课程史论[M]. 人民教育出版社 , 吕达著, 1994
[10]  
Teaching for Student Learning:Becoming an Accomplished Teacher .2 Richard I Arends,Ann Kilcher. Routledge,Taylor & Francis Group .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