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化米复原及其古稻特征的研究

被引:16
作者
张文绪
裴安平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长沙,
关键词
八十土当遗址; 古栽培稻; 缩变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09 [农学史];
学科分类号
060207 ; 0712 ;
摘要
对八十土当遗址 T4 3( 18) 80 0 0年 b P的 2 0 0粒出土炭化米进行研究 ,证明炭化米的长、宽、厚缩变率分别为 5.36%、 2 .2 7%和 1.0 4 % ,炭化稻谷的长、宽、厚缩变率分别为 10 .71%、 3.0 3%和 2 .0 8%。复原后古栽培稻的粒形特征具有单一性状变异的广域性 ,性状组合的多型性 ,性状演化的近野性和原始性 ,是一种含有野、籼、粳基因的 ,从野稻中早期演化出来的原始栽培稻类型
引用
收藏
页码:579 / 58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水稻稃面双峰乳突的研究 [J].
张文绪,裴鑫德 .
农业考古, 1998, (01) :41-49
[2]   中国栽培稻起源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J].
王象坤,孙传清,张居中 .
农业考古, 1998, (01) :11-20+29
[3]   澧县梦溪八十垱出土稻谷的研究 [J].
张文绪 ;
裴安平 .
文物, 1997, (01) :36-41
[4]   《中国农业考古图录》前言 [J].
陈文华 .
农业考古, 1994, (03) :52-53
[5]   小议河姆渡农业 [J].
柳勇明 .
农业考古, 1987, (02) :100-102+419+1
[6]   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 [J].
严文明 .
农业考古, 1982, (01) :19-31+151
[7]   对河姆渡遗址第四文化层出土稻谷和骨耜的几点看法 [J].
游修龄 .
文物, 1976, (08) :20-23
[8]  
亚洲稻籼粳亚种的鉴别[M]. 云南科技出版社 , 程侃声著,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