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奥陶纪末端变陡缓坡沉积模式

被引:19
作者
董兆雄
赵敬松
方少仙
侯方浩
郑聪斌
章贵松
吴诒
机构
[1] 西南石油学院石油工程学院
[2] 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3] 广西地矿所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奥陶纪; 碳酸盐缓坡; 沉积模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3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中央隆起带以南地区 ,奥陶纪时南有秦岭深水海槽 ,北为中央隆起南延段 ,其间地势平缓平距可达 10 0km ,为一末端变陡的碳酸盐缓坡。当处于高海平面时期 ,由于气候温暖潮湿 ,大气降水丰沛而且与广海连通性好 ,海水循环亦好。这时的整个缓坡环境多发育泥晶灰岩、生屑灰岩、砂屑灰岩、粉屑灰岩、球粒 团粒灰岩 ,间有生物礁、风暴岩等沉积。当处于低海平面和极低海平面时期 ,气候越来越炎热干旱 ,雨量减少 ,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海平面降低 ,缓坡与广海的连通受阻、海水循环受限 ,这时区内总体上以发育泥晶白云岩、粉晶白云岩为主 ,少量颗粒泥粉晶白云岩、泥粉晶颗粒白云岩、风暴岩等沉积 ,潮缘及浅缓坡的局部洼凼内因CaSO4 甚至NaCl过饱和 ,也可发育含膏质白云岩以至盐岩。缓坡以南的斜坡区则发育重力流成因的砾屑灰岩和巨角砾灰岩以及浊积岩等沉积
引用
收藏
页码:50 / 52+3 +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 条
  • [1] 古岩溶与储层研究[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王宝清等著, 1995
  • [2] 华北地台早古生代碳酸盐岩岩石学[M]. 地震出版社 , 王英华等著,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