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培矮64S种子休眠特性

被引:11
作者
孙君亮
肖层林
王伟平
向世鹏
陈詹
机构
[1] 湖南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2] 湖南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 湖南长沙
[3] 湖南长沙
关键词
培矮64S; 种子; 休眠; 强氯精;
D O I
10.13331/j.cnki.jhau.2004.03.005
中图分类号
S511.201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为提供种子检验和休眠特性调控的依据,同时找到解除休眠的有效途径,对在湖南夏繁和海南春繁的培矮64S种子定期连续进行发芽率测定,并采用多种物理和化学方法处理休眠种子.结果表明培矮64S种子具有深度休眠特性,湖南夏繁和海南春繁的种子,休眠期(发芽率<80%,分别约45d和60d,完全解除休眠期(发芽率>99%)分别约77d和105d.培两优288和培两优500种子的休眠期与培矮64S种子无明显差异.种子的休眠与吸水速率无关.休眠种子的-淀粉酶、+淀粉酶活性均低于解除休眠状态种子相对应的酶活性.高温(40,50℃),GA3,H2O2和强氯精处理种子,均有解除休眠的作用,其中以强氯精250倍液处理24h效果最佳,是解除培矮64S及其杂交种子休眠最简便有效的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216 / 21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种子学.[M].毕辛华;戴心维主编;.农业出版社.1993,
[2]   水稻品种休眠特性的研究 [J].
曹雅君 ;
江玲 ;
罗林广 ;
翟虎渠 ;
志村英二 ;
杨世湖 ;
万建民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1, (02) :1-5
[3]   两优培九种子的休眠期和最佳发芽方法初探 [J].
管建平 ;
顾云 ;
朱冠玲 ;
顾芹 .
种子科技, 1999, (06) :27-28
[4]   不同处理方法对水稻恢复系休眠特性的影响 [J].
王方明 ;
张继春 ;
何素华 .
种子科技, 1997, (04) :32-33
[5]   水稻种子的发芽规律及其控制措施研究 [J].
王秀萍 ;
刘国庆 ;
张启星 ;
王永新 ;
刘善资 ;
刘亚芹 .
种子, 1995, (02) :21-23
[6]   杂交稻种穗上发芽抑制方法及休眠特性研究 [J].
陈丹 ;
庄淑芳 ;
杨宗康 ;
池德生 ;
叶久生 .
种子科技, 1993, (04) :32-33
[7]   普通野生稻和药用野生稻种子休眠性的研究 [J].
李容柏 ;
秦学毅 .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2, (03) :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