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贴息贷款的利益联结机制何以可能——基于信任理论的分析视角

被引:1
作者
毛安然 [1 ,2 ]
机构
[1] 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
[2]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关键词
扶贫贴息贷款; 利益联结机制; 政府公信力;
D O I
10.19622/j.cnki.cn36-1005/f.2018.08.007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F832.4 [信贷];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1201 ; 020204 ;
摘要
扶贫贴息贷款与利益联结机制的创新结合可在短期内为贫困户实现有效增收,因而成为多地扶贫工作的抓手。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在信用社、政府、企业与贫困户多方互信基础上,其中基层政府与贫困户的信任关系尤为重要,当前扶贫贴息贷款遭遇贫困户不敢贷、不愿贷的困境即受此影响。基于巴伯的信任理论,信任是对文化、责任、能力的期望,因此基层政府需积极应对,以政府转型促进信任关系转型,以扶贫成效重建政府公信力,以产业发展强化信贷经济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45 / 4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2]  
The logic and limits of trust. Barber B. . 1983
[3]  
A Theory of Low Level Equilibrium Trap in Underdeveloped Countries. Nelson R R. The American Economist . 1956
[4]   实现精准扶贫的挑战及应对 [J].
吴国宝 .
国家治理, 2015, (38) :24-27
[5]   扶贫政策、收入分配与中国农村减贫 [J].
张伟宾 ;
汪三贵 .
农业经济问题, 2013, 34 (02) :66-75+111
[6]   基层政府公信力:惠农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政治逻辑 [J].
陈浩天 .
经济体制改革 , 2011, (05) :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