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对人体针刺镇痛效应的影响——兼用信号侦察论分析

被引:29
作者
江振裕
叶强
沈幼棠
朱凤仙
汤盛钦
梁宁建
曾性初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
[2] 上海中医学院曙光医院
[3] 上海师范大学心理教研组
关键词
针刺镇痛; 实验性; 纳洛酮; 镇痛效应; 针感; 针刺感应; 脉搏波; 分辨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了不少人体针刺镇痛的实验性研究。由于实验结果不太一致,便产生了对针刺镇痛原理的各种看法。很多人认为,针刺确有镇痛效果,而且是通过神经系统来实现的(张香桐,1973;江振裕等,1993;北京医学院基础部针麻原理研究组,1973),有人进而用纳洛酮(Naloxone,一种吗啡颉颃剂)证明针刺镇痛和吗啡镇痛相似(Mayer,1975)。也有人报道,未观察到针刺镇痛作用(Li,1995)。还有一部分人则将临床的镇痛现象归结于对病员的安慰、鼓励、暗示和分心等心理因素(Kroger,1973;Wall,1974)。最近,Clark等人运用信号侦察论(signal-detection theory,简称SDT,一种较新的心理物理学方法)分析得到的结论是,针刺不能降低痛敏感性,仅可提高报痛标准(Clark,1974)。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7 条
  • [1] 针刺镇痛和吗啡镇痛过程中脑内3H-5-羟色胺释放的研究
    易庆成
    陆大贤
    吴时祥
    邹冈
    [J]. 中国科学, 1977, (01) : 83 - 90
  • [2] 针刺镇痛效应外周传入途径的分析
    江振裕
    张清才
    朱秀玲
    楊莲芳
    [J]. 中国科学, 1973, (02) : 157 - 161
  • [3] 针刺镇痛过程中丘脑的整合作用
    张香桐
    [J]. 中国科学, 1973, (01) : 28 - 52
  • [4] 针刺人体某些穴位对皮肤痛阈的影响[J]. 北京医学院基础部针麻原理研究组.. 1973 (03)
  • [5] 损毁大白鼠脑干中缝核群对针刺镇痛效应的影响
    江振裕
    杜焕基
    赵燕芳
    白耀辉
    顾锡根
    郑瑞康
    单红英
    杨福耀
    [J]. 中华医学杂志, 1977, (10)
  • [6] Acupuncture Analgesia and Radiant-heat Pain: A Signal-detection Analysis[J] . Mary Anne Lloyd,Mervyn K. Wagner.Anesthesiology . 1976 (2)
  • [7] Acupuncture Compared with 33 Per Cent Nitrous Oxide for Dental Analgesia: A Sensory Decision Theory Evaluation[J] . C. Richard Chapman,John D. Gehrig,Michael E. Wilson.Anesthesiology . 197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