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研究人性、提升人性——兼谈中国文化中的情理精神

被引:4
作者
陈怡
机构
[1] 东南大学 南京
关键词
人文; 情理精神; 人性; 动物性; 性灵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 王阳明; 人性问题; 修仁;
D O I
10.19355/j.cnki.1671-9468.2008.03.018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化专题研究];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在中国现代的话语系统中很少谈及人性,我们的教育也很少讨论人性、研究人性。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政治的原因是。在战争年代、斗争年代,谈人性是要受到批判的,认为那是属于资产阶级的东西。学理的原因是,认为只有具体的人性,没有抽象的人性。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异常的状况。因为人性和很多问题密切相关,我们知之不多,却不去研究,岂非怪事?而且上述原因真能成立吗?难道只有资产阶级能谈人性、无产阶级就不能谈人性?当时不是也提倡发
引用
收藏
页码:182 / 18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