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中国造山带研究的回顾和展望
被引:11
作者
:
钟大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北京,北京,,
钟大赉
丁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北京,北京,,
丁林
张进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北京,北京,,
张进江
季建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北京,北京,,
季建清
机构
: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北京,北京,,
来源
:
地质论评
|
2002年
/ 02期
关键词
:
中国造山带;
研究进展;
今后展望;
D O I
:
10.16509/j.georeview.2002.02.005
中图分类号
:
P542.2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本文简要回顾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地质学家在研究显生宙陆(板)缘造山带或古大陆边缘造山带中所取得的进展:多数巨型造山系经历了多阶段古洋盆形成和消亡,陆块碰撞演化历史;离散大陆边缘多样性;洋盆产出环境和消减迁移多样性。近20年来我国学者加强了造山带三维变形运动学研究,提出了多层次滑脱叠置构造,剖面上、平面上的楔入构造等重要新认识。最后指出中国大陆造山带今后研究热点和展望。
引用
收藏
页码:147 / 15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中国松潘-甘孜造山带的造山过程.[M].许志琴等著;.地质出版社.1992,
[2]
现今全球构造特征及其动力学解释
马宗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马宗晋
高祥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高祥林
任金卫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任金卫
[J].
第四纪研究,
1992,
(04)
: 293
-
305
[3]
中国地质构造基本特征的初步总结
黄汲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质部地质研究所
黄汲清
[J].
地质学报,
1960,
(01)
: 1
-
31+135
[4]
中国地台“活化区”的实例并着重讨论“华夏古陆”问题
陈国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南矿冶学院地质探矿系
陈国达
[J].
地质学报,
1956,
(03)
: 239
-
271
←
1
→
共 4 条
[1]
中国松潘-甘孜造山带的造山过程.[M].许志琴等著;.地质出版社.1992,
[2]
现今全球构造特征及其动力学解释
马宗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马宗晋
高祥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高祥林
任金卫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任金卫
[J].
第四纪研究,
1992,
(04)
: 293
-
305
[3]
中国地质构造基本特征的初步总结
黄汲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地质部地质研究所
黄汲清
[J].
地质学报,
1960,
(01)
: 1
-
31+135
[4]
中国地台“活化区”的实例并着重讨论“华夏古陆”问题
陈国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南矿冶学院地质探矿系
陈国达
[J].
地质学报,
1956,
(03)
: 239
-
271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