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植物监测、评价广州市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污染程度

被引:7
作者
颜丽英
朱天玑
机构
[1] 广州市环境保护研究所
关键词
植物监测; 华林街; 生物监测; 二氧化硫; 熏蒸剂; 污染程度; 大气采样; 空气采样; 大叶榕; 含硫量; 木麻黄; 对照点; 荔湾区; 污染指数; 石栗; 油桐属; 口口; 广州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1981年我们利用植物对广州市的大气环境作了监测、评价。在市区,设18个点,另以南湖为对照点。每个点均选定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大叶榕(Fious lacor)、石栗(Aleuritesmoluccana)及羊蹄甲(Bauhinia purpurea)为采样植物。全年分春、夏、秋、冬四次采样。采用燃烧法,对叶片或技条进行含硫量的测定。分析结果,利用下列公式:(?)计算出各点的含硫量指数。根据这些指数,对各监测点的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污染程度进行分级:Ⅰ.清洁(<1.0);Ⅱ.轻污染(1.1—1.5);Ⅲ.中污染(1.6—2.0);Ⅳ.重污染(>2.1)。用曲线图比较,70个含硫指数中,有69个的含硫量高于对照点,占99%。四种植物中,有三种植物含硫量的最高值出现在荔湾区。按污染级数比较,70个含硫指数中,Ⅳ.重污染的有12个,占含硫指数的17%。在荔湾区14个含硫指数中,Ⅳ.重污染的有7个,占50%,说明荔湾区是二氧化硫污染的高值区,与大气采样结果是相似的。Ⅲ.中污染的有24个含硫指数,占34%;Ⅱ.轻污染的有33个,占47%;Ⅰ.清洁的有1个点,占1.4%。采用相关系数比较,把四种植物的年平均值作为自变量(x),大气采样的年平均值为因变量(y),通过公式: (?) 求出相关系数r:木麻黄、大叶榕、石栗、羊蹄甲分别为0.27、0.49、0.55、0.48,表明y随着x的增加而增加,为正相关。由此可见,植物受SO2的污染之后,分析的结果与大气采样的结果,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认为以上述四种植物来评价大气中SO2的污染程度,与大气采样互相补充,全面了解环境质量是可行的。此方法可节省人力物力,不要求高精仪器,本地区绿化植物的品种多,取材容易,因此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265 / 27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用燃烧法测定植物叶片中的氯、氟、硫 [J].
郁梦德 ;
余清发 ;
颜其玉 .
环境科学, 1978, (05) :38-42
[2]   大气污染的植物监测 [J].
汪嘉熙 ;
李正方 ;
钱大复 .
环境科学, 1978, (05) :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