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辨治经验附视频

被引:34
作者
聂莉芳
机构
[1] 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肾病科北京
关键词
关格病; 患者; 中医病名; 慢性肾衰; 慢性肾功能衰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77.51 [];
学科分类号
1005 ;
摘要
慢性肾衰的中医病名以关格较为恰当,鉴于其中医病机为正虚邪实,而且在病程中有虚实主次之异,因而笔者在1984年提出了关格病分为虚损期、关格期两期的新概念。虚损期的临床表现以一派虚损症状为主;关格期具有典型的下关上格的特征。 慢性肾衰的病因与素体脾肾虚弱,加之过劳与外邪等诱因均密切相关。正虚邪实,“因虚致实”是其病机特点。正虚之中以气阴两虚最为多见,邪实有外邪、水停、湿浊、瘀血、风动、蕴痰、肠胃燥结等诸种。 治疗慢性肾衰首先应权衡标本缓急,缓则治本,根据辨证的结果,采用相应的益气、补血、养阴、助阳之法以扶助正气。对于最多见的气阴两虚证,宜气阴双补,常用方为参芪地黄汤,临床运用时应权衡气阴两虚的偏重情况,选用好诸参系列药。急则治标,务使邪有出路。表邪微汗以解,水停渗湿于下,肠胃燥结则通腑泻浊等。 关于大黄的应用,笔者注重选择制剂、用量、煎法、配合扶正药四个方面。肠胃燥结甚者用生大黄;轻者或年老或正虚较甚者均选制大黄。用量及煎法因人而宜。对于便溏甚至腹泻者不宜选用大黄。 对于关格期患者治疗注重调理脾胃。温胃降浊法宜于脾胃气虚兼挟寒湿者,常用方为香砂六君子汤。清胃降浊法宜于湿热中阻者。常用方为黄连温胆汤、苏叶黄连汤。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53
页数:5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