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患者脾虚证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健脾益气中药对其的影响

被引:13
作者
赵群
李勇
杨进强
陈少轩
焦志凯
张志栋
王力利
马志学
刘品一
机构
[1]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外科
关键词
胃癌; 脾虚证; 细胞免疫; 参芪扶正注射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73 [中医肿瘤科];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 研究中医脾虚证与胃癌病人临床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 ,探讨健脾益气中药参芪扶正注射液对其的影响。方法 根据中医辨证标准 ,将 10 2例患者分为胃癌无脾虚证和有脾虚证两组。分析统计胃癌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PTNM分期等。并将有脾虚组患者分为单纯手术组与手术 +健脾治疗组 ,分别检测红细胞C3b受体花环 (RBC C3bRR)、免疫复合物花环 (RBC ICR)、T淋巴细胞嗜银蛋白含量以及NK细胞活性。结果  10 2例胃癌患者中有 6 3例 (6 1 8% )合并不同程度的脾虚证。脾虚组与无脾虚组患者相比 ,其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PTNM分期的构成比不同 ,有脾虚证组T3~T4、低分化腺癌以及 3、4站淋巴结转移患者较多 ,PTNM分期Ⅲ、Ⅳ期者较多 (P <0 0 1)。脾虚组胃癌患者手术 +健脾治疗组较单纯手术组RBC C3bRR、T淋巴细胞嗜银蛋白含量、NK细胞活性显著升高 ,RBC ICR显著降低 (P <0 0 1)。结论 胃癌患者脾虚证与其临床生物学行为之间有较密切的关系 ,合并脾虚证患者的预后比不合并脾虚证患者差。脾虚型胃癌患者术后合并应用健脾益气中药可明显改善其免疫功能。
引用
收藏
页码:68 / 7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现代红细胞免疫学.[M].郭峰等主编;.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2,
[2]  
肿瘤红细胞免疫学研究.[M].郭峰;郭建主编;.济南出版社.1997,
[3]   人胃癌原位移植模型中宿主脾虚证的探讨 [J].
赵爱光 ;
赵海磊 ;
杨金坤 ;
顾缨 ;
刘静 ;
唐莱娣 .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01, (04) :198-200+204
[4]   胃康复对脾虚证胃粘膜癌前病变上皮细胞核及线粒体Zn、Cu和DNA的影响 [J].
尹光耀 ;
张武宁 ;
许福昌 ;
何雪芬 ;
陈一 ;
李国成 ;
沈小静 .
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 2000, (04) :221-224
[5]   胃康复治疗脾虚证胃癌前病变的疗效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 [J].
尹光耀 ;
张武宁 ;
李国成 ;
黄继人 ;
陈一 ;
何雪芬 ;
戴建良 ;
沈小静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0, (03) :176-179
[6]   脾虚证动物模型的造模思路 [J].
陈小野 .
中医杂志 , 1995, (04) :239-241
[7]   脾虚与消化道肿瘤的早期临床意义——附消化道肿瘤114例临床分析 [J].
蒋民主 .
新疆中医药, 1988, (03) :7-8
[8]   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 [J].
沈自尹 ;
王文健 .
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6, (10) :598-598
[9]   中医“脾虚”证本质的临床探讨 [J].
孙弼纲 ;
田长经 ;
沈鹰 .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1983, (03)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