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体育“暴力”的人类学解释

被引:15
作者
谭红春 [1 ]
彭兆荣 [2 ]
机构
[1] 厦门大学体育教学部
[2] 不详
关键词
暴力原型; 体育竞技; 原真性; 母题; 仪式;
D O I
10.19582/j.cnki.11-3785/g8.2009.08.005
中图分类号
G80-05 [体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暴力是生物的一种具有竞争性、冲突性的生存属性,但是,人类作为特殊的社会化生物,暴力原型表现出复杂的文化特征:一方面它是冲突和权力的原始动力;另一方面,它又是平衡和友好的集体象征。而体育竞技是暴力原型的历史记忆与文化变迁的特殊遗产,有些体育项目,比如拳击、摔跤不啻为这一文化原型的身体体现和形式展演。本文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从暴力的原真性、暴力的母题性和暴力的仪式性三个层次,探讨暴力原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价值和理由,以及它所隐喻的社会结构和象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关于体育暴力问题的研究 [J].
林翠娟 ;
江水绍 .
中国科技信息, 2008, (11) :178-179
[2]   奥运会与大众传媒关系的仪式性分析 [J].
李春霞 ;
彭兆荣 .
体育学刊, 2006, (06) :21-24
[3]   民族志视野中“真实性”的多种样态 [J].
彭兆荣 .
中国社会科学, 2006, (02) :125-138+207
[4]   消解暴力文化必须建构公民道德 [J].
王晓华 .
学习月刊, 2005, (03) :27-28
[5]   对体育暴力概念的探讨 [J].
翟继勇 ;
刘一民 ;
贾学明 .
辽宁体育科技, 2003, (01) :67-68
[6]  
体育——靠打架挣钱[J]. 韩炜.中国新闻周刊. 2000(16)
[7]  
仪式过程[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黄剑波,柳博赟译, 2006
[8]  
历史研究[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英)阿诺德·汤因比(ArnoldToynbee)著, 2005
[9]  
暴力之后的正义与和解[M]. 译林出版社 , (英)安德鲁·瑞格比(AndrewRigby)著, 2003
[10]  
世界暴力与卫生报告[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EtienneG.Krug等著,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