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民国时期黄河上游洪水灾害——以兰州地区为例

被引:6
作者
王长燕 [1 ]
赵景波 [1 ,2 ]
郁耀闯 [3 ]
机构
[1]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3] 宝鸡文理学院灾害监测与机理模拟陕西省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兰州地区; 洪水灾害; 时空特征; 周期分析;
D O I
10.13826/j.cnki.cn65-1103/x.2008.06.017
中图分类号
P331.1 [洪水调查];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借助红噪声分析软件Redfit35和Excel软件,整理、计算和分析大量历史资料,对清代民国时期兰州地区洪水灾害做时间和空间上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清代民国时期兰州地区洪水灾害发生频次为2.78年/次。轻度水灾发生频次为6.38年/次,中度水灾8.74年/次,大水灾11.77年/次,特大水灾306年/次;前期洪水灾害较少,中后期有四个集中高发时段,越到后期,严重水灾发生越频繁,灾害危害越大;洪水灾害主要是夏季水灾,其次为秋季水灾;洪水灾害的发生具有周期性,其存在的2~8年周期、准22年周期、70~80年周期说明该地区洪水灾害的发生与低纬海洋大气活动、太阳黑子活动和太平洋年代际振荡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关联;兰州地区所辖四地中,皋兰是最易发生洪水灾害的地区。兰州发生的洪水灾害主要为大水灾和轻度水灾;皋兰发生的洪水灾害主要为中度水灾和轻度水灾;榆中发生的洪水灾害主要为大水灾;永登共发生3次洪水灾害,全部为大水灾。
引用
收藏
页码:843 / 84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黄土丘陵沟壑区极端降雨事件及其对径流泥沙的影响 [J].
卫伟 ;
陈利顶 ;
傅伯杰 ;
巩杰 ;
黄志霖 .
干旱区地理, 2007, (06) :896-901
[2]   SWAT模型在陇西黄土高原地区的适用性研究 [J].
宋艳华 ;
马金辉 .
干旱区地理, 2007, (06) :933-938
[3]   渭河西安高陵耿镇历史时期古洪水研究 [J].
李胜利 ;
赵景波 .
中国沙漠, 2007, (03) :379-384
[4]   中国北方沙漠地区全新世气候变化的周期性探讨 [J].
李智佩 ;
岳乐平 ;
薛祥煦 ;
郭莉 .
干旱区地理, 2007, (02) :170-176
[5]   渭河L9时期(0.87~0.94Ma)古洪水事件的特征研究 [J].
刘小丰 ;
潘保田 ;
高红山 ;
王勇 ;
王均平 ;
张慧 ;
胡春生 .
干旱区地理, 2007, (02) :247-250
[6]   近40a甘肃省气象灾害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J].
程瑛 ;
李维京 ;
王润元 ;
刘德祥 .
干旱区地理, 2006, (06) :844-849
[7]   华北地区气候暖干化的农业适应性对策研究 [J].
王长燕 ;
赵景波 ;
李小燕 .
干旱区地理, 2006, (05) :646-652
[8]   近45a来中国西北年极端高、低温的变化及对区域性增暖的响应 [J].
杨金虎 ;
江志红 ;
魏锋 ;
吴胜安 .
干旱区地理, 2006, (05) :625-631
[9]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小水致灾研究 [J].
廉顺国 ;
孙艳敏 ;
不详 .
地域研究与开发 , 2005, (04) :113-115+128
[10]   基于FAHP的黄河中下游灾害系统脆性评价 [J].
孙庆荣 ;
韩传峰 ;
陈建业 ;
吴启迪 .
自然灾害学报, 2005, (03) :10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