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6 条
清代民国时期黄河上游洪水灾害——以兰州地区为例
被引:6
作者:
王长燕
[1
]
赵景波
[1
,2
]
郁耀闯
[3
]
机构:
[1]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3] 宝鸡文理学院灾害监测与机理模拟陕西省重点实验室
来源:
关键词:
兰州地区;
洪水灾害;
时空特征;
周期分析;
D O I:
10.13826/j.cnki.cn65-1103/x.2008.06.017
中图分类号:
P331.1 [洪水调查];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借助红噪声分析软件Redfit35和Excel软件,整理、计算和分析大量历史资料,对清代民国时期兰州地区洪水灾害做时间和空间上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清代民国时期兰州地区洪水灾害发生频次为2.78年/次。轻度水灾发生频次为6.38年/次,中度水灾8.74年/次,大水灾11.77年/次,特大水灾306年/次;前期洪水灾害较少,中后期有四个集中高发时段,越到后期,严重水灾发生越频繁,灾害危害越大;洪水灾害主要是夏季水灾,其次为秋季水灾;洪水灾害的发生具有周期性,其存在的2~8年周期、准22年周期、70~80年周期说明该地区洪水灾害的发生与低纬海洋大气活动、太阳黑子活动和太平洋年代际振荡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关联;兰州地区所辖四地中,皋兰是最易发生洪水灾害的地区。兰州发生的洪水灾害主要为大水灾和轻度水灾;皋兰发生的洪水灾害主要为中度水灾和轻度水灾;榆中发生的洪水灾害主要为大水灾;永登共发生3次洪水灾害,全部为大水灾。
引用
收藏
页码:843 / 849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