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脊髓横断伤后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的规律

被引:0
作者
机构
[1] 广州
[2] 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运动诱发电位; 后肢; 恢复; 功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51.2 [脊髓];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10 ;
摘要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完全性损伤后后肢运动功能恢复的规律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15只SD大鼠于T9平面切断脊髓并切除3 mm使其完全横断.于伤后1,2,4,6 周行后肢运动功能联合评分(CBS)及Basso-Beattle-Bresnahan (BBB)评分.并于伤后6周行组织学、免疫组化、脊髓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测及再次横断实验.结果伤后后肢运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4周时恢复速度最明显,6周时BBB最高评分可达12分;MEP的结果与刺激电极的位置有关,刺激电极置于损伤平面以上时,不能引出MEP,而置于损伤平面以下时,可引出正常波形的MEP;损伤平面以上再次横断脊髓对已恢复的后肢运动功能无影响,而损伤平面以下再次横断则致再次完全截瘫;损伤处组织学检查为胶质瘢痕,未见轴索通过,有少量神经丝蛋白200(NF200)阳性纤维,但零星、散乱.结论大鼠脊髓完全性损伤后,后肢运动功能存在明显的自发性恢复,这种恢复与脊髓下行传导束的修复无关,而是损伤远段脊髓的自主功能.远段脊髓在功能上是一个整体.
引用
收藏
页码:595 / 595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