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植物梭梭和沙拐枣的花环结构及C光合特征

被引:52
作者
苏培玺
安黎哲
马瑞君
刘新民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2] 西北师范大学
[3]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兰州
[4] 兰州 兰州大学兰州
[5] 兰州
[6] 兰州
关键词
荒漠植物; 梭梭; 沙拐枣; 同化枝; C4植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5 [植物生理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为了探讨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和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适应高温强光荒漠环境的光合作 用机构及特征,通过对其同化枝的解剖结构观察,δ13C值分析,以及气体交换测定表明:二者均具有花环结构(Kranz anatomy),肉细胞(Mesophyll cell)呈栅栏状,其内侧是维管束鞘细胞(Bundle sheath cell),小维管束与维管束鞘细胞相 接。在栅栏组织和贮水组织中,梭梭具有形状巨大的含晶细胞;沙拐枣具有大量的粘液细胞。梭梭和沙拐枣同化 枝的δ13C值分别为-14.3‰和-14.8‰,在不同生长季节和土壤水分条件下,二者的δ13C值变化在-14‰到- 16‰之间。梭梭和沙拐枣的CO2补偿点分别为2 μmol·mol-1和4μmol·mol-1,光饱和点分别为1660和1756μmol· m-2·s-1,表观光合量子效率分别为0.044和O.057 mol CO2·mol-1 photons。这表明,广泛分布于我国荒漠地区的木 本植物梭梭和沙拐枣为C4植物,其光合途径不随生长季节和水分条件的变化而改变。
引用
收藏
页码:1 / 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Foliar carbon isotope discrimination in Larix species and sympatric evergreen conifers: a global comparison[J] . Brian D. Kloeppel,Stith T. Gower,Isabel W. Treichel,Slava Kharuk.Oecologia . 199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