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嗅觉器官的形态与生理研究进展

被引:13
作者
刘东 [1 ]
张振玲 [1 ]
赵亚辉 [1 ]
唐文乔 [2 ]
张春光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2] 上海水产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关键词
鱼; 嗅觉器官; 形态; 嗅觉生理;
D O I
10.13859/j.cjz.2005.06.024
中图分类号
Q954.53 [感觉器官(分析器)]; Q434 [化学感受器];
学科分类号
071002 ; 071003 ;
摘要
对鱼类嗅觉器官的发生、宏观和微观形态结构、嗅觉生理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依据鱼类嗅觉器官开展系统进化方面的研究,以及基于嗅觉分子生理机制而开展的有关行为学方面的研究,可能是未来鱼类嗅觉器官的重要研究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122 / 12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鳜嗅板的组织学研究 [J].
杨秀平 ;
谭细畅 ;
王永祥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99, (02) :73-76+106-107
[2]   部分鲇形目鱼类嗅觉器官的研究 [J].
姜希泉 .
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 (04) :53+55-59
[3]   黑鲷嗅上皮的超微结构 [J].
王艺磊 ;
张子平 ;
郑微云 .
台湾海峡, 1994, (02) :129-132+214
[4]   内蒙古鳅科部分鱼类嗅觉器官的比较解剖 [J].
白音 ;
吉格米德 .
内蒙古师大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1990, (02) :58-62
[5]   中国鲤科鱼类嗅觉器官的研究 [J].
陈星玉 .
动物分类学报, 1988, (02) :182-194
[6]   鲹科鱼类的嗅觉器官及其在分类上的意义 [J].
郑文莲 .
热带海洋, 1987, (01) :1-11+97
[7]   鳐类和银鲛类嗅觉器官的研究 [J].
孟庆闻 ;
殷名称 .
水产学报, 1981, (03) :209-228
[8]   Amino acids in stream water are essential for salmon homing migration [J].
T. Shoji ;
Y. Yamamoto ;
D. Nishikawa ;
K. Kurihara ;
H. Ueda .
Fish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2003, 28 :249-251
[9]  
Eckart Zeiske,Alexander Kasumyan,Peter Bartsch,Anne Hansen.Early development of the olfactory organ in sturgeons of the genus Acipenser: a comparative and electron microscopic study[J].Anatomy and Embryology,2003(5)
[10]  
H. -J. Wagner.Sensory brain areas in three families of deep-sea fish (slickheads, eels and grenadiers): comparison of mesopelagic and demersal species[J].Marine Biology,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