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体系如何可能?——从公理学、价值秩序到原则模式

被引:23
作者
冯威
机构
[1] 中国政法大学
关键词
公理化—演绎性体系; 规则/原则—模式; 客观价值秩序; 形式原则;
D O I
10.19563/j.cnki.sdfx.2014.01.005
中图分类号
D90 [法的理论(法学)];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体系"与"法律体系"的思想源远流长。从近代早期直至19世纪"非欧几何"诞生之前,严格的公理化—演绎性体系模式一直居于主导地位。20世纪以来法学领域逐渐反对法律公理(规则)的演绎方法,而转向价值论—目的论上的"内部"体系模式。当代法律理论则从规范论—道义论层面对上述两种模式加以重构,提出了规则—原则相结合的法律规范体系模式。其中,法律规则与规则之间根据逐级授权关系形成了特定的层级构造;法律原则与原则之间则形成了抽象的、没有绝对优先关系的客观价值秩序;此外,法律规则基于特定"形式原则"的支撑,通常优先于法律原则。由此得到的法律体系具有规范性、程序性与动态性,兼顾了规则的确定性与原则(价值)的开放性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34 / 48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 [1] 当代罗马法体系.[M].(德) 萨维尼; 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
  • [2] 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德)伊曼努尔·康德著;苗力田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 [3] 实践理性批判.[M].(德) 康德; 著.人民出版社.2003,
  • [4] 柏拉图全集.[M].[(古希腊)柏拉图(Platon)著];王晓朝译;.人民出版社.2003,
  • [5] 纯粹理性批判.[M].(德) 康德; 著.人民出版社.2003,
  • [6] 法学方法论.[M].(德)卡尔·拉伦茨(KarlLarenz)著;陈爱娥译;.商务印书馆.2003,
  • [7] .[M].亚里士多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 [8] 论立法与法学的当代使命.[M].(德)弗里德里希·卡尔·冯·萨维尼著;许章润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
  • [9] 雅典娜神殿断片集.[M].(德)弗·施勒格尔(FriedrichSchlegel)著;李伯杰译;.三联书店.1996,
  • [10] 亚里士多德全集.[M].(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苗力田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