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世中期西辽河流域聚落选址与环境解读

被引:17
作者
韩茂莉 [1 ]
刘宵泉 [1 ]
方晨 [2 ]
张一 [1 ]
李青淼 [1 ]
赵玉蕙 [1 ]
机构
[1]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2]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学院 
关键词
全新世中期; 西辽河流域; 聚落; 环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2 [古气候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x2检验等方式提出,全新世中期西辽河流域聚落对海拔400~500m高程区域选择倾向十分明显,在这一高程内又偏重于距河床10~40m的坡地,兴隆洼、赵宝沟以及红山文化期这一特征最突出,夏家店下层文化期聚落位置表现出以400~500m高程区为核心向高、低两个方位发展。针对上述聚落环境选择特征指出:①根据人类生存方式可将西辽河流域划出林地与草地两大地带,两者的交界处即400~500m高程区域内以坡地为主的林缘地带,兴隆洼、赵宝沟文化期人类的采集、渔猎活动主要集中在这里,随着红山、夏家店下层文化期原始农业的发展,聚落选址从原来的林缘地带向草地甚至林地扩展,前后不同考古文化期的聚落位置界定了自然环境的空间属性与地域差异。②西辽河流域受地带性环境因素制约,即使在全新世大暖期林缘地带的动植物资源也并不丰富,仅能满足人口密度极低的兴隆洼、赵宝沟文化期人类获取食物的需求,红山文化以后随着人口增殖原始农业逐渐发展起来。③全新世中期西辽河流域聚落密度很低,人口规模在这一地区的环境容量之下,农业开发尚未对西辽河流域带来明显的环境扰动。
引用
收藏
页码:1287 / 129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7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