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代环境法的发展阶段看循环型社会法的特点

被引:10
作者
徐祥民
机构
[1] 中国海洋大学
关键词
环境保护; 现代环境法; 循环型社会法;
D O I
10.16091/j.cnki.cn32-1308/c.2007.01.006
中图分类号
D912.6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8 ;
摘要
现代环境法的发展经历了两次大的变化,度过了污染防治法和环境保全法两个阶段并已进入第三个阶段循环型社会法阶段。通过对三个阶段的环境法的对比,可以发现循环型社会法具有六个特点,即(1)注意到人类是自然的组成部分,以生态文明的基本理念,以环境友好为基本态度,以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价值取向;(2)以环境承载力为平衡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二者关系的基本依据和环境友好的底线;(3)从生态的高度看待环境,保护环境,承认环境保护的优先地位;(4)以保护生态为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重视生态功能的保护与恢复;(5)以环境保护为基本任务,注意运用规划、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实现环保目的;(6)按照物质闭路循环的构想,促进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5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循环经济立法研究 [J].
周珂 ;
马绍峰 ;
姜林海 .
武警学院学报, 2005, (01) :22-25
[2]   论循环经济立法 [J].
蔡守秋 .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 (01) :1-8
[3]   关于循环经济理论与政策的几点思考 [J].
解振华 .
中国环保产业, 2003, (11) :4-7
[5]  
环境资源法学教程[M]. 武汉大学出版社 , 蔡守秋主编, 2000
[6]  
环境法[M]. 法律出版社 , (日)原田尚彦著,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