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行自由制度与中国的政策选择

被引:8
作者
袁发强
机构
[1] 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
关键词
航行自由;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专属经济区内军事活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93.5 [海洋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9 ; 030206 ; 030609 ;
摘要
"航行自由"在当代国际社会已经发展成为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核心,其他公约和国际习惯法为补充的国际法律制度,体现出从关注"自由"转变为规范"航行"的权利义务、从强调航行不受干涉转变为协调航行权与沿海国利益、从国家间的利益博弈转向博弈与共同治理并存的特点。与此同时,若干新问题需要国际立法作出澄清和协调,如专属经济区内资源利用开发及海洋环境保护与航行自由的冲突、专属经济区内军事活动与沿海国安全利益的冲突等。充分利用航行自由制度,积极参与该制度的后续国际立法完善将是中国适应角色转变后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82 / 99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对航行自由,中国可持更开放立场 [J].
袁发强 .
社会观察, 2015, (09) :12-13
[2]   国家安全视角下的航行自由 [J].
袁发强 .
法学研究, 2015, 37 (03) :194-207
[3]   试论航行自由的历史演进 [J].
张小奕 .
国际法研究, 2014, (04) :22-34
[4]   北极航道开通对我国航运业发展的影响 [J].
王丹 ;
李振福 ;
张燕 .
中国航海, 2014, 37 (01) :141-145+150
[5]   北极航道对全球能源贸易格局的影响 [J].
邹志强 .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14, 30 (01) :75-80
[6]   美国“航行自由计划”初探 [J].
曲升 .
美国研究, 2013, 27 (01) :102-116
[7]   论国家对专属经济区内外国平时军事活动的规制权 [J].
邹立刚 .
中国法学, 2012, (06) :49-57
[8]   北极地区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探析 [J].
贾宇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01) :6-10
[9]   对我国关于《防扩散安全倡议》立场之重新审视 [J].
余民才 .
法商研究, 2009, 26 (06) :50-57
[10]   澳大利亚海事识别制度:法律视角及前景 [J].
王海波 .
学术界, 2009, (01) :292-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