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汶川地震到芦山地震

被引:145
作者
陈运泰
杨智娴
张勇
刘超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芦山地震; 汶川地震; 地震精确定位; 地震破裂过程; 地震危险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 [地震学];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本文概述作者在龙门山断裂带中、小地震精确定位、地震活动性以及2008年汶川MW7.9(MS8.0)地震和2013年芦山MW6.7(MS7.0)地震破裂过程等方面所做的研究工作.这些工作表明,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断裂带不但是一条规模宏大的断裂带,也是一条非常活跃的地震带.通过对地震构造、地震活动性、地震矩释放"亏空"区以及余震活动规律的分析,作者在汶川地震后提出了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宝兴-小金一带存在发生MW6.7~7.3地震的潜在危险性的地震趋势估计.芦山地震的发生初步验证了这一估计.芦山地震发生后作者进一步做的分析结果表明,芦山地震的发生并没有显著地缓解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的地震危险性,该地段整体上仍存在发生MW7.2~7.3地震的潜在危险性;特别是,其北段(即邛崃大邑西-宝兴北-汶川南一带)存在发生MW6.8地震的潜在危险性;其南段(即天全-荥经-泸定-康定一带)存在发生MW7.2地震的潜在危险性.作者认为,应当强化对上述具有潜在地震危险性区域的监测与多学科综合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1064 / 107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芦山4.20地震破裂过程及其致灾特征初步分析 [J].
张勇 ;
许力生 ;
陈运泰 .
地球物理学报, 2013, 56 (04) :1408-1411
[2]  
Fast and robust inversion of earthquake source rupture proces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earthquake emergency response[J]. Yong Zhang Yun-tai Chen and Lisheng Xu Institute of Geophysics,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081, China.Earthquake Science. 2012(02)
[3]   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27次中强地震的快速矩张量解 [J].
刘超 ;
许力生 ;
陈运泰 .
地震学报, 2011, 33 (04) :550-552
[4]   2008年10月至2009年11月32次中强地震的快速矩张量解 [J].
刘超 ;
许力生 ;
陈运泰 .
地震学报, 2010, 32 (05) :619-624
[5]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快速矩张量解 [J].
刘超 ;
许力生 ;
陈运泰 .
地震学报, 2010, (03) :366-368
[6]   地震预测:回顾与展望 [J].
陈运泰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 39 (12) :1633-1658
[7]  
Quick moment tensor solution for 6 April 2009,L'Aquila,Italy,earthquake[J]. Chao Liu 1 Lisheng Xu 1,and Yun-tai Chen 1,2 1 Institute of Geophysics,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Beijing 100081,China 2 School of Earth and Space Sciences,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China.Earthquake Science. 2009(05)
[8]   2008年汶川大地震震源机制的时空变化 [J].
张勇 ;
许力生 ;
陈运泰 .
地球物理学报, 2009, 52 (02) :379-389
[9]   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时空破裂过程 [J].
张勇 ;
冯万鹏 ;
许力生 ;
周成虎 ;
陈运泰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 (10) :1186-1194
[10]   一种矩张量反演新方法及其对2008年汶川M8.0地震序列的应用 [J].
刘超 ;
张勇 ;
许力生 ;
陈运泰 .
地震学报 , 2008, (04) :329-339+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