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芷香豆素的镇痛作用部位及其机制

被引:19
作者
王海莉 [1 ]
王春梅 [2 ]
李贺 [2 ]
崔新颖 [2 ]
机构
[1]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2] 北华大学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关键词
白芷香草醛; 镇痛作用; 一氧化氮; β-内啡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85 [中药药理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观察白芷香豆素(Coumarin of Angelicae Dahuricae,CAD)的镇痛作用部位及其机制。方法利用小鼠福尔马林实验及侧脑室注射CAD对小鼠热板痛反应潜伏期的影响以分析CAD的镇痛作用部位;观察CAD对甲醛所致伤害性疼痛模型小鼠血清一氧化氮(NO)和脑组织中β-内啡肽(β-EP)含量的影响。结果CAD(30,60,120 mg/kg)不同程度地抑制了小鼠福尔马林实验第一和第二时相反应。侧脑室注射CAD(6 mg/kg)明显延长小鼠热板痛反应潜伏期。CAD(30,60,120 mg/kg)连续给药4 d,使甲醛所致伤害性疼痛模型小鼠血清NO含量和脑中β-EP含量明显下降。结论CAD对物理、化学等伤害性刺激具有明显镇痛作用,作用部位可能既在中枢也在外周,镇痛机制可能与抑制NO的合成或释放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1902 / 1904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白芷香豆素的抗炎作用研究 [J].
王春梅 ;
崔新颖 ;
李贺 .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4) :318-320
[2]   褪黑素镇痛的相关机制 [J].
郝吉庆 ;
沈玉先 ;
魏伟 ;
徐叔云 .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2, (04) :402-405
[3]   川白芷采收加工的质量研究 [J].
戴跃进 ;
李宏宇 ;
谢成科 .
华西药学杂志, 1990, (04) :241-242
[4]  
药理实验方法学.[M].徐叔云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5]  
中药现代研究与应用.[M].郑虎占等主编;.学苑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