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经济发展演变与碳排放效应研究

被引:10
作者
王莉雯 [1 ,2 ,3 ]
卫亚星 [1 ,2 ,3 ]
机构
[1] 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2] 辽宁师范大学自然地理与空间信息科学辽宁省重点实验室
[3] 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碳排放; 经济发展; 空间分布模拟; 耦合关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4 [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正确认识城市碳排放状况,研究确保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碳减排有效措施,对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制定各种环境经济政策、确保环境社会协调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论文基于热红外遥感、GIS和大气扩散模型技术,提高了城市碳排放空间分布的模拟精度。在此基础上,分别采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迪氏对数指标分解法(LMDI)和系统动力学(SD)模型,分析城市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之间的耦合关系和演变态势,通过碳排放分解分析研究影响碳排放浓度变化的因素,以及城市三次产业对碳排放的生产效应、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模拟自然发展模式和调控发展模式两种情景下城市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发展演变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989—2008年期间沈阳市碳排放与人均GDP拟合曲线符合N型特征,沈阳市的年均碳排放已经跨过了转折点。经济增长是导致沈阳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1999—2010年沈阳市第二产业碳排放的生产效应最大,三次产业的强度效应对城市碳排放都有抑制作用。2013—2020年调控发展模式下的城市碳排放呈下降趋势。调控管理在保证经济稳步增长的同时将有利于沈阳市碳排放的有效抑制。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3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新疆经济发展中碳排放变动的因素分析 [J].
李磊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1, 25 (08) :7-12
[2]   中国碳排放量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J].
蒋金荷 .
资源科学, 2011, 33 (04) :597-604
[3]   基于IPAT模型的江苏省能源消费与碳排放情景研究 [J].
聂锐 ;
张涛 ;
王迪 .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 (09) :1557-1564
[4]   1995—2005年中国碳排放核算及其因素分解研究 [J].
孙建卫 ;
赵荣钦 ;
黄贤金 ;
陈志刚 .
自然资源学报, 2010, 25 (08) :1284-1295
[5]   碳排放与社会经济发展——碳排放与社会发展Ⅱ [J].
王少鹏 ;
朱江玲 ;
岳超 ;
方精云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46 (04) :505-509
[6]   城市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系统动力学模拟 [J].
贺晟晨 ;
王远 ;
高倩 ;
石磊 ;
陆根法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 18 (08) :698-703
[7]   用陆地卫星TM6数据演算地表温度的单窗算法 [J].
覃志豪 ;
Zhang Minghua ;
Arnon Karnieli ;
Pedro Berliner .
地理学报, 2001, (04) :456-466
[8]   Decomposing the decoupling of CO2 emissions and economic growth in Brazil [J].
de Freitas, Luciano Charlita ;
Kaneko, Shinji .
ECOLOGICAL ECONOMICS, 2011, 70 (08) :1459-1469
[9]   A system dynamic model for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policy in Iran oil and gas sector [J].
Kiani, Behdad ;
Pourfakhraei, Mohammad Ali .
ENERGY POLICY, 2010, 38 (12) :7764-7774
[10]  
Global observation of EKC hypothesis for CO 2 , SO x and NO x emission: A policy understanding for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in Bangladesh[J] . Md. Danesh Miah,Md. Farhad Hossain Masum,Masao Koike.Energy Policy . 2010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