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状和皮芯结构对生产高性能碳纤维组织演变的影响

被引:9
作者
王延相
王成国
朱波
季保华
何东新
王强
机构
[1] 山东大学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 山东大学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济南
[3] 山东济南
关键词
聚丙烯腈纤维; 凝胶网络; 皮芯结构; 网络骨架;
D O I
10.14136/j.cnki.issn1673-2812.2005.03.004
中图分类号
TQ342.742 [];
学科分类号
0805 ; 080502 ;
摘要
为了研究聚丙烯腈纤维各级超分子结构形态及结晶的微观形态 ,弄清楚制备碳纤维的过程与所得到纤维结构和性能的关系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了凝胶网络和皮芯结构的形成及预氧化和炭化过程中纤维结构的演变历程。结果表明 :原丝具有明显的皮芯结构 ,外表层凹凸不平 ,从表层至心部是一层过渡区 ,表层的片层较心部的薄且致密。碳纤维网络骨架间接点的密集程度和原丝的密集程度有直接关系 ,原丝网络骨架的接点密集度低及晶粒组织大 ,随后得到的最终碳纤维密集度低及晶粒组织也大 ,其强度和模量明显高。碳纤维强度主要是纤维中弥散分布的“小晶区”做出的贡献 ;原丝微观结构中 ,“晶区”数量、大小和弥散分布情况以及构成三维空间网络结构的致密程度决定了预氧丝和碳纤维的性能。
引用
收藏
页码:325 / 33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Review Carbon fibers for composites.[J].S. Chand.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2000, 6
[2]   Basic surface oxides on carbon fibers [J].
Bismarck, A ;
Wuertz, C ;
Springer, J .
CARBON, 1999, 37 (07) :1019-1027
[3]  
Effect of fibre microstructure upon the modulus of PAN- and pitch-based carbon fibres.[J].Y. Huang;R.J. Young.Carbon.1995, 2
[4]  
AFM; SEM and XPS characterization of PAN-based carbon fibres etched in oxygen plasmas.[J].R. J. Smiley;W. N. Delgass.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1993, 13
[5]  
Conversion of acrylonitrile-based precursors to carbon fibres.[J].M. Balasubramanian;M. K. Jain;S. K. Bhattacharya;A. S. Abhiraman.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1987, 11
[6]  
腈纶生产工学.[M].李青山;沈新元主编;.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
[7]  
高分子材料加工原理.[M].沈新元主编;.中国纺织出版社.2000,
[8]  
现代分析技术.[M].吴人洁 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9]  
碳纤维的制造、性质及其应用.[M].王茂章;贺福编;.科学出版社.1984,
[10]   聚丙烯腈基碳纤维预氧化过程组成结构的演变 [J].
李小佳 ;
罗倩华 ;
朱一钧 ;
王海舟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2001, (01) :7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