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压配电网的衍生接线模式

被引:6
作者
胡列翔 [1 ]
王伟 [2 ]
麻秀范 [2 ]
李振元 [2 ]
机构
[1] 杭州市电力局
[2] 华北电力大学
关键词
中压配电网; 接线模式; S型负荷曲线; 电力系统规划; 衍生接线;
D O I
10.19725/j.cnki.1007-2322.2006.03.007
中图分类号
TM645 [电气接线、电气接线系统];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小区负荷发展在时间上是一个S形状,经历三个阶段:早期、中期和饱和期。本文研究了随小区负荷S形发展,接线模式的变化规律,提出中压配网衍生接线的思想。该思想利用较高负载率的接线模式,用时变的观点规划配电网络,选择接线模式;并针对架空线网和电缆网分别作了研究,指出架空线网的衍生经历了放射状网、“手拉手”网、多馈线联络到n-1网的过程;电缆网的衍生经历了“手拉手”网、双∏型网到多分段多联络网络的过程。衍生出的高负载率的接线模式与配电网自动化配合,具有推迟新建项目的潜在经济效益,优化了整个中压配电网络,并在对比了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对杭州市规划新建小区提出了应用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3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多层分区空间负荷预测结果综合调整的区间方法 [J].
王成山 ;
肖峻 ;
罗凤章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4, (12) :12-17
[2]   配电网分块中长期电力负荷预测实践 [J].
王大成 ;
程浩忠 ;
奚珣 ;
朱杰 ;
张涌 .
供用电, 2004, (01) :17-20
[3]   配电自动化实用模式探讨 [J].
张建功 ;
杨子强 ;
王建彬 ;
刘东 .
电网技术, 2003, (01) :80-83+87
[4]   中压配电网不同接线模式经济性和可靠性分析 [J].
王成山 ;
王赛一 ;
葛少云 ;
谢莹华 ;
尹页秀 ;
林瑞兴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2, (24) :34-39
[5]   中国城市配电网自动化与网络结构优化 [J].
赵祖康 ;
王伟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0, (19) :43-46
[6]   城市中压配电网接线模式研究 [J].
陈庭记 ;
程浩忠 ;
何明 ;
严健勇 ;
王伟国 .
电网技术, 2000, (09) :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