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优势与“比较优势陷阱”——基于一种数学视角和经验性解释

被引:9
作者
陈立中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湖北武汉
关键词
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陷阱”; 齐次马氏链; 动态性;
D O I
10.13509/j.cnki.ib.2005.04.003
中图分类号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摘要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数学模型—齐次马氏链,对比较优势与“比较优势陷阱”之间的争论作一种数学解释,并用我国的经验数据,支持了比较优势理论。文章最后从理论上分析了比较优势理论的动态性质,进而认为当前我国应坚持比较优势的产业和贸易政策。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1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现代比较优势理论的动态性质——兼评“比较优势陷阱” [J].
李辉文 .
经济评论, 2004, (01) :42-47
[2]   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战略理论——兼评《对中国外贸战略与贸易政策的评论》 [J].
林毅夫 ;
孙希芳 .
国际经济评论, 2003, (06) :12-18
[3]   对中国外贸战略与贸易政策的评论 [J].
郭克莎 .
国际经济评论, 2003, (05) :31-34
[4]   比较优势陷阱与中国贸易战略选择 [J].
王佃凯 .
经济评论, 2002, (02) :28-31
[5]   发展战略、自生能力和经济收敛 [J].
林毅夫 .
经济学(季刊), 2002, (01) :269-300
[6]   新贸易理论、比较利益理论及其经验研究的新成果:文献综述 [J].
杨小凯 ;
张永生 .
经济学(季刊), 2001, (01) :19-44
[7]   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兼论国际贸易的比较利益理论的缺陷 [J].
洪银兴 .
经济研究, 1997, (06) :20-26
[8]  
随机数学引论[M]. 科学出版社 , 陈培德著, 2001
[9]  
随机过程[M].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刘次华[著],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