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duvai亚时以来南黄海沉积层序及古地理变迁

被引:34
作者
杨子赓
机构
[1] 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
关键词
南黄海陆架; 第四纪; 沉积层序; 古地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海侵层与陆相层相间的特点,Olduvai亚时以来南黄海沉积层序可划分为15个地层段,据相分析存在着7个海侵层和1个具海侵迹象的层位。主要海侵层都具备经典的海侵-海退相序列。陆架区古地理演变可分为4个时期:(1)1.70—0.50Ma,古长江河流平原和三角洲发育时期。Olduvai亚时期间,QC2孔发现感潮河段河床沉积,河口在124°E附近。0.97—0.73Ma海侵期,在122.2°E以东形成了大型水下三角洲。在海退期陆架区是冲积平原。(2)0.50Ma—75ka,大规模海侵波动期。发育了HVI,HV,HIV3个海侵层,分别为0.50—0.30Ma,0.27—0.20Ma,127—75ka,海侵规模越到后期越大,在东南季风作用下增强了中国东部大陆的水汽来源。(3)75—l4ka,末次冰期低海面吋期。河流最大下切深度达—133m,古长江水系向北东方向经对马海峡和朝鲜海峡流入日本海。河间地形成受侵蚀的风化高地。岩芯中还记录了两个短期的相对高海面期,与末次冰期的两个间冰阶相当。(4)14ka以来“全新世海侵”及黄河-淮河三角洲发育时期。14ka之前海平面回升到—68m,11ka之前回升到—50m,并出现了海平面的停顿或轻微下降,与新仙女木事件吻合。黄河-淮河三角洲发育在HI海侵层上,可分出6期三角洲复合体。
引用
收藏
页码:357 / 366+392 +392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受限陆表海的海侵模式 [J].
何起祥 ;
业冶铮 ;
张明书 ;
李浩 .
沉积学报, 1991, (01) :1-10
[2]   黄海中部近岸浅海区第四纪孢粉及其古植被古气候意义 [J].
李旭 ;
衡平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0, (04) :35-42
[3]   南黄海及相邻陆区松散沉积层磁性地层的研究 [J].
周墨清 ;
葛宗诗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0, (04) :21-33
[4]   南黄海晚更新世钙质砂岩及其地质意义 [J].
孙嘉诗 ;
崔一录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87, (03) :21-31
[5]   南黄海陆架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及环境 [J].
杨子赓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85, (04) :1-19
[6]   试论陆架海侵 [J].
韩有松 ;
王绍鸿 ;
孟广兰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81, (06) :363-365
[7]   中国东部晚更新世以来海面升降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J].
王靖泰 ;
汪品先 .
地理学报, 1980, (04) :299-312
[8]   关于东海大陆架晚更新世最低海面 [J].
朱永其 ;
李承伊 ;
曾成开 ;
李伯根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79, (07) :317-320
[9]  
黄海地质.[M].秦蕴珊等主编;.海洋出版社.1989,
[10]  
黄海晚第四纪沉积.[M].刘敏厚等著;.海洋出版社.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