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海侵层与陆相层相间的特点,Olduvai亚时以来南黄海沉积层序可划分为15个地层段,据相分析存在着7个海侵层和1个具海侵迹象的层位。主要海侵层都具备经典的海侵-海退相序列。陆架区古地理演变可分为4个时期:(1)1.70—0.50Ma,古长江河流平原和三角洲发育时期。Olduvai亚时期间,QC2孔发现感潮河段河床沉积,河口在124°E附近。0.97—0.73Ma海侵期,在122.2°E以东形成了大型水下三角洲。在海退期陆架区是冲积平原。(2)0.50Ma—75ka,大规模海侵波动期。发育了HVI,HV,HIV3个海侵层,分别为0.50—0.30Ma,0.27—0.20Ma,127—75ka,海侵规模越到后期越大,在东南季风作用下增强了中国东部大陆的水汽来源。(3)75—l4ka,末次冰期低海面吋期。河流最大下切深度达—133m,古长江水系向北东方向经对马海峡和朝鲜海峡流入日本海。河间地形成受侵蚀的风化高地。岩芯中还记录了两个短期的相对高海面期,与末次冰期的两个间冰阶相当。(4)14ka以来“全新世海侵”及黄河-淮河三角洲发育时期。14ka之前海平面回升到—68m,11ka之前回升到—50m,并出现了海平面的停顿或轻微下降,与新仙女木事件吻合。黄河-淮河三角洲发育在HI海侵层上,可分出6期三角洲复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