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相层型”建立的认识与思考

被引:5
作者
田树刚
王乃文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陆相层型; 理论认识; 综合研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9 [各类地层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从总结陆相侏罗-白垩纪地层界线的研究成果和工作方法入手,结合国际地层委员会“修订准则”和国际地层指南的规定,论述了建立“陆相层型”的紧迫性、理论和方法。我国陆相地层极为发育,但研究明显滞后于海相地层,主要问题是缺乏划分对比标准。目前以海相地层研究建立的层型尚不能应用于陆相地层,况且一些地质断代还未建立层型。陆相地层研究要先建立自己的标准。与海相地层比较,陆相地层在同位素测年、磁性地层划分和事件地层学研究方面具备建立层型的优势,同样可以找到分布广泛和利于大范围地层对比的化石门类。建立陆相层型的关键是找到沉积连续、化石丰富和暴露完全的剖面。陆相层型可以“单位层型”与“界线层型”建立并举,有条件的地质断代还是要重视建立“界线层型”。生物地层学研究一定要以恢复演化谱系或发生序列为基础,界线化石标志应该选在其“首现”层位。“陆相层型”的建立应强调多学科、多门类、多方法的综合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561 / 56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中国区域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说明书.[M].全国地层委员会编著;.地质出版社.2002,
[2]  
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M].全国地层委员会编;.地质出版社.2001,
[3]   冀北滦平盆地陆相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候选层型剖面初步研究 [J].
田树刚 ;
庞其清 ;
牛绍武 ;
李佩贤 ;
柳永清 .
地质通报, 2004, (12) :1170-1179
[4]   冀北滦平侏罗-白垩系界线层序地层学研究 [J].
田树刚 ;
柳永清 ;
李佩贤 ;
庞其清 ;
牛绍武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9) :871-880
[5]   冀北滦平张家沟大北沟组—大店子组介形类的发现及生物地层界线研究 [J].
庞其清 ;
李佩贤 ;
田树刚 ;
柳永清 .
地质通报, 2002, (06) :329-338
[6]   冀北滦平盆地大北沟组叶肢介化石研究新进展 [J].
牛绍武 ;
李佩贤 ;
田树刚 ;
柳永清 .
地质通报, 2002, (06) :322-328
[7]   滦平盆地大北沟组-大店子组沉积和地层格架及陆相层型意义 [J].
柳永清 ;
田树刚 ;
李佩贤 ;
庞其清 ;
李寅 .
地球学报, 2001, (05) :391-396
[8]   侏罗系-白垩系界线年代研究 [J].
罗修泉 ;
李佩贤 .
地球学报, 1997, (03) :19-24
[9]   根据同位素年龄讨论侏罗、白垩纪火山岩系地层的时代 [J].
胡华光 ;
胡世玲 ;
王松山 ;
朱铭 .
地质学报, 1982, (04) :315-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