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格局-过程理论的非点源污染实证研究:以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为例

被引:11
作者
索安宁
王天明
王辉
于波
葛剑平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生态学研究所
[2] 北京师范大学生态学研究所 北京
[3]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4] 大连
基金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关键词
非点源污染; 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 景观坡度指数; 景观空间对比负荷指数;
D O I
10.13227/j.hjkx.2006.12.009
中图分类号
S157.1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非点源污染是影响地表环境的主要污染方式之一.针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这一典型的非点源污染问题,应用非点源污染的空间识别方法———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和景观坡度指数,对黄土高原泾河流域12个子流域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耕地、低覆盖度草地和各种林地的景观坡度指数和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对流域土壤侵蚀模数有显著的响应关系,对径流深度存在着一定的响应关系,而对径流变异系数和侵蚀变异系数没有明显的响应.说明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和景观坡度指数对流域水土流失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可作为水土流失等非点源污染空间风险评价的1个有用方法.
引用
收藏
页码:2415 / 242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黄土高原景观格局与水土流失关系研究 [J].
索安宁 ;
洪军 ;
林勇 ;
葛剑平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09) :1719-1723
[2]   泾河流域植被景观格局对流域径流的调节作用 [J].
索安宁 ;
于波 ;
王天明 ;
王辉 ;
葛剑平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5, (04) :40-43
[3]   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概况 [J].
苑韶峰 ;
吕军 .
土壤通报, 2004, (04) :507-511
[4]   基于非点源污染控制的景观格局优化方法与原则 [J].
高超 ;
朱继业 ;
窦贻俭 ;
张桃林 .
生态学报, 2004, (01) :109-116
[5]   基于“源-汇”生态过程的景观格局识别方法——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 [J].
陈利顶 ;
傅伯杰 ;
徐建英 ;
巩杰 .
生态学报, 2003, (11) :2406-2413
[6]   20世纪90年代中国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J].
刘纪远 ;
张增祥 ;
庄大方 ;
王一谋 ;
周万村 ;
张树文 ;
李仁东 ;
江南 ;
吴世新 .
地理研究, 2003, (01) :1-12
[7]   非点源污染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J].
郑一 ;
王学军 .
水科学进展, 2002, (01) :105-110
[8]   流域植被整体防蚀作用及景观结构剖析 [J].
王晗生 ;
刘国彬 ;
王青宁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0, (S1) :73-77+97
[9]   农田生态系统管理与非点源污染控制 [J].
陈利顶 ;
傅伯杰 .
环境科学, 2000, (02) :98-100
[10]   国际景观生态学研究的最新进展——第五届景观生态世界大会介绍 [J].
肖笃宁 .
生态学杂志, 1999, (06) :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