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9 条
“生态环境”用语产生的特殊时代背景
被引:22
作者:
侯甬坚
机构:
[1]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来源:
关键词:
生态环境;
1982年;
五届全国人大;
宪法修改;
黄秉维(1913-2000);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随着地理学家黄秉维院士的回顾,对1980-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宪法修改过程中,将草案中的“生态平衡”改为“生态环境”一词、并写入宪法的过程,再现出来予以分析讨论,认为“生态环境”概念提出的背景是全球和中国谋求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时代潮流,侧重的是人民生存于其中的自然环境的生态质量,具有积极的社会昭示作用和教育意义,不宜仅从学理上认为“生态环境”的提法有错,因为真实的世界往往比学者头脑中的理论思维更精彩。学术界于2005年5月展开的对“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建设”概念的研讨,贡献了许多真知灼见,然而,从“生态环境”一词在人大常委会产生过程的基本事实判断,它属于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政府用语(法定名词),而非严格的科技名词,主要使用于国家行政管理层面,而学术研究中则主要是尊重学者自己的理解和创作。至于如何健全政府用语、消除政府不当用语在国家社会生活中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正是学术界应该积极探讨的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116 / 123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