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谷盆地盐构造形成演化及油气成藏地质意义——以苏丹红海裂谷盆地为例

被引:16
作者
吴珍云 [1 ]
尹宏伟 [1 ]
汪新 [2 ]
郑俊章 [3 ]
王兴元 [1 ]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2]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3] 不详
关键词
苏丹红海; 裂谷盆地; 物理模拟; 盐构造; 同构造沉积; 基底断裂; 构造圈闭; 油气成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裂谷盆地油气构造圈闭研究中,盐岩的沉积使得构造圈闭类型复杂多样化,同时也增加了油气勘探的难度,尤其是盐下油气勘探的难度。以苏丹红海裂谷盆地作为研究实例,利用比例化物理模拟实验探讨含盐裂谷盆地盐相关构造演化机制和影响因素,并结合研究区地震剖面和地层岩性特征讨论其对油气构造圈闭形成和油气成藏的影响。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同裂谷沉积及基底断裂作用是影响苏丹红海盆地内盐构造演化的2个主要控制因素。同时,原始盐岩沉积厚度对盐构造演化及样式也有重要的影响。综合实验模拟结果和研究区地震剖面分析认为苏丹红海裂谷盆地盐上构造圈闭主要类型有盐构造相关的遮挡圈闭、滚动背斜圈闭和披覆构造圈闭;盐下构造圈闭主要为断背斜等基底断块相关的构造圈闭。此外,受地层岩性特征和盐岩沉积及构造分布等影响,盆地形成盐上自生自储、盐下下生上储2套油气成藏模式。对比分析显示盐上、盐下储集层性能相当,但盐下油源条件较盐上好,且存在致密的盐岩层盖层和丰富的基底断裂油气运移通道。因此,综合分析认为苏丹红海裂谷盆地盐下断块油气成藏具有巨大的潜力,可以作为未来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
引用
收藏
页码:879 / 88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红海盆地盐区速度建模技术研究与应用 [J].
张勇刚 ;
庄锡进 ;
吕福亮 ;
范国章 ;
王海应 .
新疆石油地质, 2013, 34 (05) :614-617
[2]   关于中国当前油气勘探的几个重要问题 [J].
贾承造 .
石油学报, 2012, 33(S1) (S1) :6-13
[3]   苏丹红海中部地区盐构造特征及油气勘探潜力分析 [J].
苏传国 ;
姜振学 ;
郭新峰 ;
黄桂昌 ;
邓世新 .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11, (04) :1-7+9
[4]   库车前陆盆地新生代盐构造特征及形成机制:物理模拟和讨论 [J].
尹宏伟 ;
王哲 ;
汪新 ;
吴珍云 .
高校地质学报, 2011, (02) :308-317
[5]   辽河盆地中部构造演化与古潜山油气成藏模式 [J].
张庆龙 ;
葛荣峰 ;
赵立文 ;
杜彦彦 ;
慕德良 .
石油实验地质, 2010, 32 (03) :211-217
[6]   红海盆地Tokar地区构造成因与圈闭样式 [J].
王国林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9, 36 (04) :475-479
[7]   苏丹红海水域石油地质特征与勘探策略 [J].
王国林 .
新疆石油地质, 2008, (01) :128-130
[8]   含油气盆地中膏盐岩层对油气成藏的重要影响 [J].
赵振宇 ;
周瑶琪 ;
马晓鸣 ;
冀国盛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7, (02) :299-308
[9]   苏丹裂谷盆地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兼与中国东部裂谷盆地对比分析 [J].
窦立荣 ;
潘校华 ;
田作基 ;
肖坤叶 ;
张志伟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03) :255-261
[10]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膏盐质盖层特征与天然气保存 [J].
付晓飞 ;
宋岩 ;
吕延防 ;
孙永河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6, (01) :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