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奥运会后日本体育发展带来的启示

被引:10
作者
郑贺
机构
[1] 南京气象学院
关键词
体育; 群众; 中国; 东京奥运会; 事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 竞技体育; 竞技运动; 体育运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813.1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编者写在前面的话:“后奥运会时代的中国体育”(这个题目既指全球范围内后奥运会时代,又指2008年奥运会后的中国体育。不过,这里侧重指后者。)是体育社会科学工作者现在就应该关注的一个课题。显然,中国人不能仅仅满足给奥运会盖上“中国印”,还要清醒地思考2008年奥运会将给中国和中国人以及中国的体育事业留下什么?预见奥运会之后中国体育从观念到行为,从理论到实践,从体制到机制,从竞技体育到全民健身会发生一个怎样的变化。因为,奥运会是带着一个从理念到主义,从规则到标准的完整体系到中国来的,我们的“绿色、科技、人文”奥运理念,同样是在奥运会“规范”下产生的,几乎不能有自己的选择。还因为,具有东方文化背景的国家与具有西方文化背景的国家,发达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对奥运会和主办奥运会在心态及认识上会有很大的不同,其受到的影响也可能会大相径庭。所以,对这些问题做出深层次的科学认识、研究、解释和说明,于21世纪中国体育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找到一个参照系,即1964年奥运会对日本体育发展的影响(汉城奥运会后的韩国也可以成为一例,但似乎不够典型)。比如说,中国人普遍的感觉是:日本在东京奥运会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大众体育蓬勃发展,而竞技体育的优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17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4 条
[2]   竞技运动文化属性的皈依——从工具到玩具 [J].
胡小明 .
体育文化导刊, 2002, (04) :15-18
[3]   中日两国大学生体格及身体素质发展状况的对比研究 [J].
李刚 ;
张树光 ;
周殿学 .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03) :122-124
[4]   关于日本增强体力国民运动的考察─—日本社会体育研究之一 [J].
崔颖波 .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1996, (01) :77-78